丝瓜果
丝瓜(LUFFA CYLINDRICA)果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丝瓜(LUFFA CYLINDRICA)果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学背景
LUFFA CYLINDRICA FRUIT EXTRACT(丝瓜果提取物)来源于葫芦科丝瓜属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的成熟果实。该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传统医学中常用于清热化痰、凉血解毒。
化妆品应用形式
- 主要应用类型:水剂提取物、甘油提取物、干燥粉末
- 常见浓度范围:0.5%-5%(根据产品类型和功效诉求调整)
- 物理形态特征:新鲜果实含水率>90%,干燥后呈现多孔纤维状结构(丝瓜络)
原料加工方法
商业化提取通常采用:
1) 水/醇萃取新鲜果肉
2) 冷冻干燥成熟果实的纤维网络(丝瓜络)后超微粉碎
3) CO₂超临界萃取脂溶性组分
(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角质调理与温和去角质 | 纤维结构物理吸附老废角质 + 天然果酸(AHA)化学剥脱 | ★★★☆ (体外/临床) | 丝瓜络纤维展示显著角质吸附能力;含酒石酸(0.8%)、柠檬酸(1.2%)等天然AHA | 物理应用:直接接触 化学:>1%提取物 |
抗氧化保护 | 清除ROS · 增强SOD/GPx酶活性 · 抑制脂质过氧化 | ★★★☆ (体外) | 含木犀草素、槲皮素等多酚类(总酚含量~12mg GAE/g干重),ORAC值达3200 μmol TE/g | 体外有效:0.5-2% |
抗炎舒缓 | 抑制COX-2/PGE2通路 · 降低TNF-α/IL-6表达 | ★★☆☆ (体外/动物) | 乙醇提取物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IC50=47μg/mL) | 研究浓度:0.1-1% |
保湿增强 | 多糖类形成吸水膜 · 促进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 | ★★☆☆ (体外) | 富含半乳聚糖(约18%干重),体外显示提升角质细胞AQP3 mRNA表达1.8倍 | 配方建议:3-5% |
美白亮肤 | 潜在酪氨酸酶抑制(理论) | ★☆☆☆ (推测) | 体外显示中等酪氨酸酶抑制率(约30%@1mg/mL),但缺乏临床验证 | 证据不足 |
*注:美白宣称需谨慎,目前缺乏人体试验证据支持
*注:抗炎和保湿机制主要基于体外研究,需更多人体验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特征 | 皮肤相关生物活性 |
---|---|---|---|
酚酸与黄酮类 | 没食子酸、绿原酸、木犀草素、槲皮素苷 | 总酚含量:8-15mg GAE/g干重 | 自由基清除 · 紫外线防护 · 抑制炎症介质 |
有机酸 | 酒石酸、柠檬酸、草酸 | 占总酸量>85%,pH 3.5-4.2(1%溶液) | 温和角质更新 · 促进表皮分化 |
多糖类 | 阿拉伯半乳聚糖、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 | 水提物中占比15-25% | 成膜保湿 · 修复屏障 |
皂苷类 | 丝瓜皂苷A-D | 特征性成分(0.5-1.2%) | 潜在抗炎 · 乳化特性(需更多研究) |
微量元素 | Zn, Cu, Mn, Se | Zn含量突出(28-35μg/g) | 抗氧化酶辅因子 · 参与伤口愈合 |
(依据:Phytochemical Analysis, 2020;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9)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最佳应用剂型
- 清洁类:磨砂洁面(利用纤维物理去角质)
- 水剂类:爽肤水/喷雾(水溶性抗氧化成分)
- 乳化体系:保湿乳液(多糖增强保湿网络)
- 面膜类:生物纤维面膜(与天然纤维基质相容性好)
增效配伍组合
- 抗氧化协同: + 维生素E / 阿魏酸 → 提升自由基清除率达2.3倍
- 舒缓协同: + 红没药醇 / 积雪草苷 → 降低组胺释放量40%
- 去角质协同: + 木瓜蛋白酶 → 温和提升角质更新效率
- 保湿协同: + 透明质酸 / 聚谷氨酸 → 延长水合作用时间4小时
配方注意事项
• 酸性环境(pH4-5)可维持成分稳定性
• 避免与高浓度阳离子表活配伍(可能沉淀多糖)
• 含天然色素,高浓度可能导致产品轻微黄变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CIR 2016评估)
- 致敏性: 极低(无主要致敏原报告)
- 光毒性: 无证据显示光敏反应
- 致粉刺性: 0(兔耳试验)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适用: 油性/混合肌 · 角质粗糙皮肤 · 老化肌肤
- 谨慎使用:
- 急性屏障受损期(酸性成分可能刺激)
- 对葫芦科植物过敏者(罕见)
- 孕妇适用性: 无风险报告,但建议避免高浓度磨砂产品
使用建议
物理磨砂产品每周≤3次;化学提取物产品可每日使用,但需配合防晒(果酸的光敏性理论风险)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分析
- 品类分布: 天然洁面(42%) > 爽肤水(28%) > 面膜(18%) > 其他(12%)
- 价格区间: 大众平价($10-25)到天然有机($30-50)
- 宣称热点: "天然去角质"(76%)、"植物净化"(58%)、"传统智慧"(45%)
消费者认知特点
• 积极联想: 天然温和(82%)、环境友好(76%)、文化认同(亚洲消费者)
• 认知偏差: 高估物理清洁效果(63%误认可"深层净化毛孔")
• 教育需求: 需澄清"丝瓜络≠丝瓜提取物"的差异(仅31%消费者了解)
市场挑战
提取物标准化困难(受品种/产地/季节影响活性物波动达30%)(来源:ISO 16128天然指数认证数据)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实证优势: 安全有效的物理/化学复合去角质剂 · 可靠的植物抗氧化来源
- 独特属性: 天然多孔结构提供独特应用形式 · 传统药用背景增强消费者信任
- 局限说明: 美白/抗衰等高端功效缺乏临床支持 · 水溶性成分限制渗透效率
研发方向建议
1) 提取技术优化: 定向富集皂苷/黄酮(超分子萃取/酶解辅助)
2) 递送系统开发: 脂质体包裹提升活性物透皮率
3) 临床证据构建: 开展人体功效试验(尤其抗炎/保湿方向)
未来应用展望
• 生物可降解磨砂微粒替代塑料微珠
• 与益生元复配调节皮肤微生态
• 3D打印定制化丝瓜纤维面膜基材
结论: 丝瓜果提取物作为多功能天然成分,在角质管理和抗氧化领域具有明确价值,但需通过技术创新和临床研究突破当前功效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