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4 丁醚

PPG-4 丁醚

PPG-4 丁醚
中文名:PPG-4 丁醚
英文名:PPG-4 BUTYL ETHER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抗静电

成分详细分析

PPG-4 丁醚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PPG-4 丁醚 (Polypropylene Glycol-4 Butyl Ether),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标准名称为 PPG-4 Butyl Ether,CAS号:9003-13-8

来源与制备

  • 合成来源:通过环氧丙烷(Propylene Oxide)与丁醇(Butyl Alcohol)在催化条件下聚合反应制得 (参考: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物理形态:通常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轻微醚类气味。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功效与科学依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溶剂与渗透促进剂 破坏角质层脂质有序结构,增强其他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 强(体外及离体皮肤模型验证) 降低角质层屏障电阻,提高亲脂性成分溶解度 (依据: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05) 1-5%
保湿剂 通过氢键结合水分子,减缓表皮水分蒸发 中等(基于同类PPG化合物研究) 与甘油协同可提升保湿时长 (参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2) 3-8%
"抗皱辅助" 可能通过促进其他抗皱成分(如肽类)渗透 理论推测 *注:无直接抗皱证据,需配合活性成分*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结构 基本性质
聚丙二醇醚 C4H9O[CH2CH(CH3)O]nH (n≈4) 分子量:~300 Da,HLB值:~8(弱亲水性)
关键官能团 醚键(-O-)与羟基(-OH) 赋予其两亲性与氢键结合能力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渗透增强体系:与尼泊金酯类防腐剂或维生素E衍生物配伍
  • 乳液稳定剂:在O/W乳液中降低界面张力 (依据: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18)

协同成分

  • 甘油:提升保湿持久性(摩尔比1:2时最佳)
  • 卵磷脂:形成混合胶束,增强脂溶性成分载运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LD50 >2000 mg/kg(大鼠口服,实际无毒) (来源:CIR评估报告)
  • 皮肤刺激性:浓度≤10%时未见显著刺激 (注:破损皮肤数据不足)

适用人群

  • 推荐:健康成人皮肤、非敏感性肌肤
  • 慎用:湿疹急性期、已知对醚类化合物过敏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分布

  • 主要出现在功效型精华(37%)和防晒产品(29%)中 (数据:2023年INCI Decoder统计)
  • "促渗技术"为主要营销点,但实际标注率仅12%

7. 总结与展望

PPG-4 丁醚作为多功能溶剂与辅助渗透剂,其安全性配方兼容性已获充分验证。未来研究应聚焦:

  • 与其他新型促渗剂(如萜烯类)的协同效应
  • 在微流控递送系统中的优化应用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