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猕猴桃籽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籽

中华猕猴桃籽
中文名:中华猕猴桃籽
英文名:ACTINIDIA CHINENSIS (KIWI) SEED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籽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ACTINIDIA CHINENSIS SEED (中华猕猴桃籽)

植物学来源

来源于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的成熟种子,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来源:中国植物志)

提取方式

  • 冷压萃取:保留热敏性成分,获得未精炼的深绿色油脂
  • 超临界CO₂萃取:获取高纯度脂溶性活性物
  • 溶剂萃取:用于获取特定化合物或全成分提取物

注:提取工艺显著影响成分组成及生物活性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保护 清除ROS,激活Nrf2/ARE抗氧化通路,增强SOD/GPx酶活性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籽油使脂质过氧化降低78% (ORAC值≈850 μmol TE/g) 1-5%
屏障修复 上调丝聚蛋白(FLG)表达,促进神经酰胺合成 ★★☆ (体外研究) 使经表皮失水(TEWL)降低22-35% (离体皮肤测试) 3-8%
抗炎舒缓 抑制COX-2/PGE2炎症通路,降低TNF-α/IL-6表达 ★★★ (体外细胞模型) 巨噬细胞中NO生成抑制率达67% (100μg/mL) 0.5-2%
美白亮肤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断MITF信号传导 ★☆ (初步体外) 酪氨酸酶抑制率32% (5mg/mL)注:远低于曲酸等专业美白剂 数据不足
详细机制说明:

核心机制围绕其高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多酚类物质协同作用:

  • ω-3/6脂肪酸整合进入角质细胞膜磷脂层,增强膜流动性
  • α-亚麻酸代谢为抗炎介质resolvin
  • 多酚通过Keap1-Nrf2相互作用激活抗氧化反应元件

(依据:Food Chem Toxicol. 2018; J Agric Food Chem. 202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含量范围 皮肤生物学功能
脂肪酸 α-亚麻酸(ALA), 亚油酸(LA), 油酸 总脂质90-97%
ALA:55-65%
LA:12-20%
屏障修复基质,抗炎前体
植物甾醇 β-谷甾醇, 菜油甾醇 1.5-3.2% 降低TEWL,抗刺激
生育酚 γ-生育酚, α-生育酚 800-1200mg/kg 脂溶性抗氧化,UV防护
多酚类 儿茶素, 原花青素B2 2.5-4.8mg GAE/g 清除自由基,抑制MMPs
微量活性物 角鲨烯, 类胡萝卜素 <0.5% 辅助抗氧化,需验证功效

(数据来源:J Sci Food Agric. 2015; Ind Crops Prod. 2017)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形式

  • 籽油:面霜/精华油基质(3-10%)
  • 标准化提取物:活性物浓缩(0.5-2%)
  • 纳米乳化体:增强透皮率

推荐协同组合

  • 屏障修复:+神经酰胺NP + 胆固醇(摩尔比3:1:1)
  • 抗氧化增效:+维生素C衍生物(AA2G) + 超氧化物歧化酶
  • 抗炎舒缓:+红没药醇 + 积雪草苷

配方注意事项

  • 需添加0.05-0.1%混合生育酚防止油脂氧化酸败
  • 避免与高浓度过渡金属离子(Fe³⁺/Cu²⁺)配伍
  • 酸性环境(pH<5)可提升多酚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估状态:尚未单独评估(参考:猕猴桃果提取物已评估为安全)
  • 致敏风险:含潜在过敏原Act c 12(脂质转移蛋白)注:猕猴桃过敏者禁用
  • 致粉刺性:评级1-2(低风险)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干性/敏感性/衰老性皮肤,屏障受损状态
  • 慎用:油痘肌(高油酸可能致痘),对猕猴桃过敏者
  • 孕妇慎用:缺乏妊娠期安全性数据

稳定性挑战

  • 高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需避光/惰性气体保护
  • 建议配方保质期<12个月(开封后6个月内用完)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天然来源:95%消费者关联"天然有机"概念
  • 中国特色:作为"中国特有植物成分"营销
  • 中高端产品:精华油($50-$120/30ml)

宣称趋势

  • 已验证宣称:"抗氧化"(支持率82%)、"滋养保湿"
  • 过度宣称:"媲美视黄醇抗皱"(缺乏证据)、"祛斑美白"(证据不足)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认为"籽提取物=高浓度维生素C"(实际VC主要存在于果肉)
  • 混淆"冷压籽油"与"全籽提取物"功效差异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总结

  • 核心优势:卓越的抗氧化/抗炎活性,富含ω-3脂肪酸
  • 证据强度:体外研究充分,需更多临床人体试验
  • 配方潜力:作为天然油脂基质替代合成酯类

研究与发展方向

  • 增效技术:开发磷脂复合物提升ALA生物利用度
  • 精准定位:验证在特应性皮炎辅助治疗的潜力
  • 可持续性:利用猕猴桃加工副产物实现绿色提取

行业建议

应建立标准化活性物检测指标(如:ALA含量≥60%,总酚≥2mg/g),避免因原料差异导致功效波动。同时需在包装明确标注过敏警示信息。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