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9 二聚甘油醚

PPG-9 二聚甘油醚

PPG-9 二聚甘油醚
中文名:PPG-9 二聚甘油醚
英文名:PPG-9 DIGLYCERYL ETHER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PPG-9 二聚甘油醚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PG-9 二聚甘油醚 (INCI: PPG-9 Diglyceryl Ether)

化学分类

  • 聚丙二醇(PEG)衍生物
  • 醚类化合物

来源与生产

通过丙二醇(PG)二聚甘油的醚化反应合成,平均聚合度为9 (依据:化妆品原料制备化学手册,2018)

物理性质

  • 外观:通常为无色至淡黄色粘稠液体
  • 溶解性:水溶性良好,部分溶于乙醇
  • HLB值:约12-14 (中等亲水性)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 起效浓度
保湿剂 通过羟基与水分子形成氢键,降低水分蒸发速率 (体外&人体测试证实) TEWL值降低15-20% (5%浓度) 1-10%
溶剂/载体 双亲分子结构可溶解多种活性成分 (配方研究证实) 对水溶性&油溶性成分均有良好溶解性 3-15%
促进渗透 可能暂时改变角质层排列 中等 (体外皮肤模型研究) 某些活性成分渗透率提高2-3倍 5-8%
抗氧化辅助 厂商宣称可稳定易氧化成分 (仅厂商内部测试) 缺乏独立验证研究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结构特征 化学属性 技术参数
主链结构 聚丙二醇链(n≈9) + 二聚甘油醚端基 平均分子量:~600-700 Da
官能团 多个羟基(-OH) + 醚键(-O-) 羟值:~180-220 mgKOH/g
纯度要求 游离PPG含量<0.1% 重金属含量<5ppm

异构体分布

  • 主要异构体:线性结构(约70%)
  • 次要异构体:支链结构(约30%)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水基精华液 (3-8%)
  • 乳液/霜类 (2-5%)
  • 清洁产品 (1-3%)

协同成分

  • 透明质酸:增强保湿网络结构
  • 烟酰胺:改善溶解稳定性
  • 植物甾醇:形成复合保湿膜

配伍禁忌

  • 高浓度时可能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产生沉淀
  • 避免与强氧化剂直接混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使用浓度≤10%) (参考:CIR 2016年评估报告)
  • 皮肤刺激性:极低 (兔模型测试)
  • 致敏性:未报告临床病例

适用肤质

  • 所有肤质适用
  • 特别推荐:干燥肌敏感肌

使用限制

  • 欧盟:无限制
  • 中国:最大使用浓度1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保湿产品功能性助剂
  • 替代传统PEG衍生物的"温和系"选择

消费者认知度

专业成分认知度较低(约12%),但"无PEG"宣称产品中使用率上升 (来源:2023年亚太区美妆成分调研)

市场趋势

  • 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预估8.2%
  • 主要增长领域:敏感肌护理男士理容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平衡的溶解性与温和性
  • 良好的配方兼容性

研究空白

  • 长期使用安全性数据不足
  • 确切渗透促进作用机制需验证

发展方向

  • 与生物降解性材料的复合应用
  • 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潜在应用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