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果

杏(PRUNUS ARMENIACA)果

杏果
中文名:杏果
英文名:PRUNUS ARMENIACA (APRICOT) FRUIT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收敛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杏(PRUNUS ARMENIACA)果

1. 基础信息 & 来源

植物学背景

杏(Prunus armeniaca)属于蔷薇科李属,原产于中亚地区,现广泛种植于地中海、中东和北美等温带地区。化妆品中通常使用其果实提取物或压榨获得的杏仁油

INCI名称

  • 标准INCI: PRUNUS ARMENIACA (APRICOT) FRUIT EXTRACT
  • 杏仁油: PRUNUS ARMENIACA (APRICOT) KERNEL OIL

原料形式

  • 水醇提取物(主要含极性活性物)
  • 超临界CO₂提取物(保留热敏性成分)
  • 冷压油(从果核中提取)
  • 冻干粉末(提高稳定性)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保护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证据充分) 含12种酚酸和类黄酮,ORAC值达3800 μmol TE/g (Food Chem, 2015) 0.5-3% 提取物
保湿与屏障修复 增加丝聚蛋白表达,促进神经酰胺合成,补充ω-6/ω-9脂肪酸 ★★★ (人体试验证据中等) 使用4周后TEWL降低22%,角质层含水量提升27% (J Cosmet Dermatol, 2018) 3-10% 杏仁油
抗炎舒缓 抑制COX-2和TNF-α表达,阻断NF-κB信号通路 ★★☆ (体外证据明确,人体数据有限) 在UVB诱导炎症模型中降低IL-6分泌量达68% (Phytother Res, 2020) 1-5% 提取物
促角质更新 推测通过天然AHA(苹果酸、柠檬酸)温和剥脱 ★☆ (理论推测为主) 注:实际果酸含量较低(<2%),效果弱于专业果酸制剂 ≥5% 提取物
"抗衰老" (厂商宣称) 胶原刺激机制不明,可能间接通过抗氧化实现 ★ (缺乏直接证据) 注:此宣称主要基于体外成纤维细胞实验,缺乏临床验证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浓度范围 皮肤作用 溶解特性
脂肪酸 (主要存在于杏仁油) 油酸(ω-9, 58-74%)
亚油酸(ω-6, 20-34%)
棕榈酸(5-8%)
≥95% 油相成分 屏障修复,促渗透 脂溶性
酚酸类 绿原酸
新绿原酸
咖啡酸
0.8-3.2mg GAE/g 抗氧化,抗炎 水溶性
类黄酮 芦丁
槲皮素-3-芸香苷
山奈酚苷
1.5-4.7mg RE/g 抗自由基,UV保护 醇溶性
维生素 维生素E(生育酚)
前维生素A(β-胡萝卜素)
维生素C
α-生育酚: 200-450mg/kg 抗氧化,光保护 脂溶/水溶
植物甾醇 β-谷甾醇
菜油甾醇
1.8-3.5% 油相 抗炎,屏障支持 脂溶性
有机酸 苹果酸
柠檬酸
水杨酸
总酸度1.5-4% pH调节,微剥脱 水溶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体系: 精华液,爽肤水(需增溶)
  • 乳液/膏霜: 保湿霜,防晒产品(油相使用杏仁油)
  • 清洁产品: 卸妆油(杏仁油作基底),洁面啫喱
  • 特殊剂型: 面膜,护发素(毛鳞片修复)

增效协同组合

  • 抗氧化增效: 维生素E + 杏提取物 → 再生氧化型维生素C (协同指数1.8,依据:J Agric Food Chem 2013)
  • 屏障修复: 神经酰胺NP + 杏核油 → 加速脂质双层重构
  • 抗炎舒缓: 红没药醇 + 杏多酚 → 抑制PGE2协同率达75%
  • 稳定化组合: 迷迭香提取物 + 杏提取物 → 防止油脂酸败

配伍禁忌

  • 高浓度电解质体系可能导致酚类物质盐析
  • 碱性环境(pH>8)加速酯类水解及酚氧化
  • 未精制油含蛋白酶可能影响肽类活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浓度≤10%油相,≤5%水提物) (CIR Final Report, 2016)
  • 致敏性: 低 (但苯甲醛残留量需<0.001%)
  • 光毒性: 无报告 (光安全指数>10)

适用人群注意事项

  • 推荐使用: 干性/敏感性皮肤,屏障受损肌,成熟肌肤
  • 谨慎使用: 坚果过敏者(交叉反应率约7%)(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19)
  • 痤疮风险: 杏仁油致痘指数2-3(0-5级),油痘肌建议选择提取物而非油脂

稳定性要点

  • 提取物需避光保存(VC/VE易光解)
  • 建议添加0.05-0.1% BHT防止油脂氧化
  • 水提物pH稳定范围4.0-6.5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应用趋势

  • 主流定位: "天然保湿剂"(占宣称产品68%)
  • 新兴应用: 敏感肌修复(+32%年增长),清洁美容("可食用级"概念)
  • 产品溢价: 含杏成分产品均价高出基准线18-25%

消费者认知洞察

  • 积极关联:"温和"(82%),"滋养"(79%),"天然"(76%)
  • 认知误区:
    • 误认"杏仁油=维生素E浓缩物"(实际含量≤0.5mg/g)
    • 夸大"天然AHA焕肤"效果(酸浓度不足专业产品1/10)

绿色认证优势

  • ECOCERT/COSMOS认证通过率>90%
  • 可持续采购评分:84/100(优于杏仁油78/100)(Sustainable Herbs Program, 2022)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总结

  • 核心优势: 多酚-脂肪酸协同体系提供可靠抗氧化/屏障支持
  • 证据短板: 抗皱/美白功效缺乏严格临床验证
  • 性价比: 中等(原料成本$120-250/kg vs 绿茶提取物$80-180/kg)

技术发展前景

  • 提取技术: 酶辅助萃取提高多酚得率(+40%实验室数据)
  • 纳米载体: 脂质体包裹提高槲皮素生物利用度(体外透皮率+3.2倍)
  • 合成生物学: 酵母工程化生产稀有杏多酚(降低耕地依赖)

应用建议

  • 推荐方向: 敏肌舒缓精华,抗氧化日霜,洁颜油
  • 慎用宣称: 避免直接标注"抗衰老"等受监管功效
  • 创新机会: 与益生元/后生元复配增强微生态屏障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