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季铵盐-35

聚季铵盐-35

聚季铵盐-35
中文名:聚季铵盐-35
英文名:POLYQUATERNIUM-35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头发调理剂、抗静电

成分简介

聚季铵盐-35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常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作为调理剂和乳化剂。在护肤品中,它帮助稳定乳液和霜体的结构,改善质地,使产品更易涂抹并增强肤感的顺滑度。同时,它能提供抗静电效果,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黏腻感。在化妆品如护发产品中,聚季铵盐-35起到柔顺和抗缠结作用,使头发更易梳理并增加光泽。总...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聚季铵盐-35 (Polyquaternium-35)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聚季铵盐-35 (Polyquaternium-35)

化学分类

阳离子聚合物 ·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 季铵盐类

来源与制备

通过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AC)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

  • 单体比例:通常含 20-40% 阳离子单体 (METAC)
  • 分子量范围:50,000 - 1,000,000 Da (来源:聚合物化学分析数据)
  • 商品形态:水溶液(固含量 30-50%)或粉末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抗静电 阳离子基团中和头发/皮肤表面负电荷 ★★★★☆ (强) 表面电阻降低 ≥90% (0.1-1%) (依据:IEC 61340标准测试) 0.05-0.5%
成膜调理 在角蛋白表面形成阳离子聚合物膜 ★★★★☆ (强) 提升角质层结合水能力 15-25% (依据:离体皮肤TEWL测试) 0.1-1%
悬浮稳定 通过空间位阻和电荷排斥稳定颗粒 ★★★☆☆ (中) 有效防止≥1μm颗粒沉降 (依据:Zeta电位分析) 0.2-0.8%
"修复屏障" 可能通过减少摩擦损伤间接实现 ★★☆☆☆ (弱) 无直接证据显示影响脂质合成 (注:此宣称缺乏临床证据支持)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角色
阳离子单体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METAC) 电荷密度:5-6 meq/g 提供正电荷锚点
非离子单体 丙烯酰胺 (AAm) 亲水性:Log P = -0.67 调节聚合物柔韧性
交联剂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MBA) (痕量) 交联度:0.1-0.5 mol% 控制溶胀行为

关键结构特性

  • 电荷密度:中等 (相比PQ-10较低,较PQ-44高)
  • 分子构型:轻度交联的支化结构
  • 溶解性:仅溶于水 (不溶于醇类和油类)
  • 耐电解质性:中等 (盐浓度>5%可能沉淀)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护发素/发膜 (占比>60%):阳离子沉积增强
  • 免洗护发产品:抗静电主力成分
  • 彩妆底妆:颜料悬浮稳定剂
  • 剃须产品:减少刀片摩擦

增效组合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离子对复合物增强沉积 (如: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 硅油乳液:改善铺展性与滑度 (协同降低摩擦系数≥40%)
  • 多元醇:防止高低温絮凝 (甘油/丙二醇≥5%)

配伍禁忌

  • 高浓度电解质 (>3%):导致盐析沉淀
  • 强阴离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类,引起不相容
  • 极端pH (pH<3或>9):可能水解失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使用浓度≤2.5%) (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敏性:极低 (HRIPT测试阴性)
  • 眼刺激性:轻微 (兔眼测试:Draize评分≤5)

使用限制

  • 最高使用浓度:洗去型≤3% / 驻留型≤1.5%
  • 痤疮风险:低致粉刺性 (兔耳测试0级)
  • 敏感肌注意:破损皮肤可能产生短暂刺痛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分布

  • 高端专业线:烫染修复产品 (占比42%)
  • 开架护肤品:保湿霜/乳液 (占比35%)
  • 男士理容:剃须凝胶 (新兴领域)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面关联:"顺滑"、"易梳理"、"抗毛躁"
  • 认知误区误认为"天然调理剂" (注:实为合成聚合物)
  • 清洁争议:部分消费者担忧残留问题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高效抗静电剂:解决干燥环境毛躁问题
  • 性价比悬浮剂:替代卡波姆体系降低成本
  • 轻质成膜剂:提供无粘腻感的柔滑肤感

技术局限

  • 耐盐性缺陷:限制在含电解质的配方应用
  • 透明度问题:高浓度时影响产品澄清度
  • 生物降解性难生物降解 (需污水处理)

研究前沿

  • 响应型衍生物:pH/温度敏感型改性
  • 天然单体替代:壳聚糖季铵盐共聚研究
  • 靶向递送系统:作为活性物载体探索 (注:处于实验室阶段)

结论:聚季铵盐-35是经充分验证的功能性聚合物,在抗静电和配方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需理性看待其"修复"宣称。未来突破点在于环境适应性改良和精准递送应用。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