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提取物
土茯苓(RHIZOME SMILACIS)提取物

中文名:土茯苓提取物
英文名:RHIZOME SMILACIS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土茯苓(RHIZOME SMILACIS)提取物 全面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植物学背景
土茯苓(学名:Smilax glabra Roxb.)为百合科菝葜属多年生攀援灌木,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东南亚等亚热带地区。其干燥根茎在传统中药中称为"土茯苓",区别于茯苓(Poria cocos)。
INCI名称与提取工艺
- 标准INCI名称: RHIZOMA SMILACIS EXTRACT
- 常用溶剂: 水、乙醇或水-乙醇混合溶液提取
- 关键工艺参数: 提取温度(60-80℃)、时间(2-4小时)、料液比(1:10-1:15)显著影响活性物得率 (依据:中药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传统应用与现代生产
在中医典籍《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功效。现代化妆品原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广西、云南等地的规范化种植基地,采用动态逆流提取结合膜分离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 | 清除ROS · 激活Nrf2/ARE通路 · 提升SOD/GSH-Px活性 | ★★★☆ (体外/动物模型) | 1%提取物使UVB诱导的HaCaT细胞ROS降低62% (J Ethnopharmacol 2015) | 0.5-2% |
抗炎舒缓 | 抑制NF-κB活化 · 下调COX-2/PGE2 · 阻断TLR4信号 | ★★★☆ (体外/动物模型) | 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ICAM-1表达(抑制率78.3%) (Int Immunopharmacol 2019) | 0.5-3% |
美白亮肤 | 抑制酪氨酸酶 · 阻断MITF转录 · 抑制黑色素小体转移 | ★★☆☆ (体外研究) | 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率IC50=0.38mg/mL (J Cosmet Dermatol 2020) | 1-5% |
屏障修复 | 促进丝聚蛋白合成 · 上调occludin表达 · 增强角质层凝聚力 | ★★☆☆ (离体皮肤模型) | 3%处理使经表皮失水率(TEWL)降低19.8% (体外重建皮肤模型数据) | 2-5% |
抗衰老 | 潜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 · 抗氧化协同效应 | ★☆☆☆ (理论推测) | *注:此功效主要基于抗氧化能力的延伸推测,缺乏直接证据*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范围 | 基本性质 | 皮肤生物学功能 |
---|---|---|---|---|
甾体皂苷 | Smilagenin · Smilasaponin · Parillin | 3-8% | 两亲性 · 热稳定 · pH敏感(4-8) | 抗炎主效成分 · TLR4拮抗 · 抑制IL-6释放 |
黄酮类 | Astilbin · Engeletin · Taxifolin | 1.2-3.5% | 光敏感 · 易氧化 · 乙醇溶性 | 清除自由基 · 抑制酪氨酸酶 · UV防护 |
有机酸 | 阿魏酸 · 咖啡酸 · 琥珀酸 | 0.5-2% | 水溶性 · 电离依赖活性 | 抑制黑色素合成 · 抗菌 · 促渗透 |
多糖 | 葡萄糖 · 半乳糖醛酸聚糖 | 15-30% | 高粘度 · 强亲水 · 热稳定 | 成膜保湿 · 调节皮肤微生态 |
微量元素 | Zn · Se · Mn | 微量 | 无机形态 · 热稳定 | 抗氧化酶辅因子 · 屏障修复协同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兼容性
- pH适应范围: 4.0-7.5 (强酸/碱环境导致皂苷水解)
- 温度敏感性: 耐受≤80℃短时加热,避免>100℃处理
- 配伍禁忌: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沉淀风险) · 高浓度电解质
应用产品类型
- 主流应用: 舒缓精华 · 祛痘产品 · 敏感肌修护霜
- 新兴应用: 微生态护肤制剂 · 晒后修复凝胶
- 不建议应用: 无水配方 · 强清洁体系(pH>9)
增效协同组合
- 抗炎协同: + 甘草酸二钾 · 红没药醇 (NF-κB通路多靶点抑制)
- 抗氧化协同: + 麦角硫因 · 维生素E (自由基清除网络互补)
- 屏障修复协同: + 神经酰胺NP · 胆固醇 (角质层脂质重构)
- 美白协同: + 4-丁基间苯二酚 · 九肽-1 (黑色素合成多环节阻断)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数据
- 皮肤刺激性: 兔皮肤试验显示0.5-5%浓度无刺激 (依据:OECD 404测试指南)
- 致敏性: 人体重复刺激斑贴试验(RIPT)阴性率98.7%
- 光毒性: 3T3 NRU光毒性试验阴性 (ECVAM认可方法)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推荐适用: 油敏肌 · 痤疮易发肤质 · 屏障受损皮肤
- 谨慎使用: 皂苷过敏体质者(罕见) · 孕期(缺乏安全性数据)
- 使用建议: 避免与强去角质产品联用 · 开封后6个月内用完
法规状态
已收录于《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序号07067。欧盟未明确限制,美国符合CIR"植物提取物安全评估框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表现
- 定位: 中高端"纯净美容" · "汉方护肤"核心成分
- 价格区间: 原料单价$80-150/kg(取决于纯度)
- 应用增长: 亚太市场年增长率18.7%(2020-2023)
消费者洞察
- 认知关键词: "中药护肤" · "温和祛痘" · "油皮亲妈"
- 常见误解: 与茯苓混淆 · 夸大其"排毒"功效
- 教育重点: 与传统土茯苓饮片的区别 · 科学机制解读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总结
- 证据确凿的功效: 抗炎舒缓(★★★☆) · 抗氧化(★★★☆)
- 潜力功效: 屏障修复(★★☆☆) · 辅助美白(★★☆☆)
- 需验证的功效: 抗衰老 · 生发作用
技术挑战与机遇
稳定性瓶颈: 皂苷类在高温/光照下易水解,需通过微囊化(如脂质体)或分子修饰提升稳定性。
标准化挑战: 建立以Astilbin和Smilagenin为标志物的双指标质控体系。
研发机遇: 开发针对TRPV1受体的瞬时舒敏配方 · 探索皮肤微生态调节功能。
未来发展方向
- 基础研究: 开展多中心人体临床试验 · 深入解析TLR4/NF-κB调控机制
- 应用创新: 开发pH响应型递送系统 · 创建与合成生物学修饰菌种的协同体系
- 可持续性: 推广组织培养技术替代野生采集 · 建立可追溯原料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