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醇聚醚-13 羧酸钠

月桂醇聚醚-13 羧酸钠

月桂醇聚醚-13 羧酸钠
中文名:月桂醇聚醚-13 羧酸钠
英文名:SODIUM LAURETH-13 CARBOXYLATE
别名:
安全性: 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月桂醇聚醚-13 羧酸钠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月桂醇聚醚-13 羧酸钠 (INCI: Sodium Laureth-13 Carboxylate),是一种合成表面活性剂,属于聚乙二醇醚羧酸盐类化合物。

来源与生产

该成分通过化学合成制得:以月桂醇(通常源自椰子油或棕榈油)为起始原料,先与环氧乙烷发生乙氧基化反应生成月桂醇聚醚-13,随后进行羧甲基化反应引入羧酸基团,最后用氢氧化钠中和成钠盐。(参考:化妆品原料合成标准流程及供应商技术资料)

常见用途

  • 主要功能: 清洁剂、发泡剂、乳化剂。
  • 应用产品类型: 洁面乳、沐浴露、洗发水、剃须膏等淋洗型产品。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依据为重点)

作为一款温和型表面活性剂,其功效主要基于其物理化学性质。以下表格详细列出了其主要宣称功效及科学依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典型)
清洁 其分子结构兼具亲水头(聚醚羧酸根)和亲油尾(月桂链),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通过胶束形成包裹并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污垢和杂质。 强 (充分证实) 体外及离体皮肤模型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去污力,且对皮脂的乳化效率高。(依据: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教科书及多项体外研究) 1-5% (在配方中)
发泡 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并通过其聚醚链稳定气泡膜,产生丰富且细腻的泡沫。 强 (充分证实) Ross-Miles泡沫测试显示其能产生稳定、持久的泡沫,泡沫质量优于传统SLES。(参考:化妆品功效测试标准方法) 1-5% (在配方中)
温和性 & 降低刺激 较大的亲水头基(聚醚羧酸根)使其在皮肤表面的吸附能力较弱,减少了蛋白质变性和脂质溶解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对皮肤屏障的干扰。 中至强 (多项研究支持) 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HET-CAM)及人体斑贴试验显示其刺激性显著低于月桂醇硫酸钠(SLS)等传统阴离子表活。(依据:体外刺激性模型及临床安全性研究) N/A (为配方整体温和性做贡献)
保湿 聚醚链可能具有一定的吸湿性,但此并非其主要功能。 弱 (仅为辅助/理论推测) 缺乏直接证据支持其作为主要保湿剂。其温和性可能间接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注:此宣称多为配方协同效应,非该成分核心功效) N/A
抗硬水性 羧酸根基团对钙、镁离子具有较好的螯合能力,能在硬水中保持清洁和发泡效率。 中 (体外测试支持) 实验室测试表明其在硬水条件下的发泡力和清洁力衰减程度小于肥皂等成分。(参考: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估手册) N/A (为配方性能做贡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以下表格详细解析了月桂醇聚醚-13 羧酸钠的化学特性。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结构 基本性质
化学类别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氧乙烯醚羧酸盐) 兼具非离子(聚醚链)和阴离子(羧酸根)特性,常被称为“两性”表活(指化学性质,非两性离子)。
分子式 R-(OCH₂CH₂)ₙ-OCH₂COO⁻ Na⁺
其中 R = C₁₂H₂₅ (月桂基), n ≈ 13
分子量分布较宽,取决于乙氧基化度(n)的统计分布。
关键化学基团
  • 疏水尾链: 月桂基 (C12烷基链)
  • 亲水头基: 聚氧乙烯链 (13 EO units) + 羧酸钠基团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较高(估计>20),强亲水性。
物理形态 通常为淡黄色澄清至微浊液体或膏体 pH值 (1%水溶液): ~7.0-9.0;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电解质相容性。
关键参数 乙氧基化度 (n=13), 中和度 (>95%) 乙氧基化度直接影响其温和性、水溶性和泡沫特性。高乙氧基化度是其温和性的主要原因。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中的主要角色

  • 主清洁剂/发泡剂: 用于取代或部分取代刺激性更强的阴离子表活(如SLS, SLES)。
  • 辅助乳化剂: 可帮助稳定O/W型乳液体系。

协同成分

  •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复配可进一步增稠、增泡并降低体系刺激性。(依据:配方师实践经验及协同效应研究)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烷基糖苷): 复配可增强清洁力并对环境更友好。
  • 阳离子调理剂 (如聚季铵盐-10): 在洗发水配方中,需注意相容性,可能因电荷中和导致沉淀,需通过添加悬浮剂或调整加入顺序解决。
  • 保湿剂 & 皮肤屏障修复成分 (如甘油, 泛醇, 神经酰胺): 与其温和特性协同,共同减轻清洁带来的干燥感,提升产品肤感。

配方注意事项

  • 对pH敏感,在强酸性条件下(pH < 4)可能析出或失去表面活性。
  • 与多价阳离子(如Al³⁺)可能存在相容性问题。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皮肤刺激性: 大量数据表明其刺激性。HET-CAM试验结果通常为无或轻微刺激。人体重复 insult patch test (HRIPT) 也证实其良好的耐受性。(参考:化妆品原料评论(CIR)专家小组对烷基醚羧酸盐的安全性评估结论)
  • 眼刺激性: 较传统阴离子表活显著降低,但仍建议避免直接接触眼睛。
  • 致敏性: 被认为致敏性极低,暂无可靠报道显示其引起接触性皮炎。
  • 系统毒性: 作为淋洗型产品成分,经皮吸收可能性极低,无系统毒性担忧。
  • 环境安全性: 生物降解性良好,最终降解产物为CO₂、水和钠盐,但乙氧基化过程可能副产微量1,4-二噁烷(需严格控制工艺)。(依据:OECD 301系列生物降解性测试指南)

适用性

  • 适用肤质: 广泛适用于各种肤质,尤其推荐用于干性敏感性皮肤以及婴幼儿清洁产品。
  • 不适用情况: 对特定合成表面活性剂极度敏感的人群(罕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月桂醇聚醚-13 羧酸钠常被品牌定位为“温和”“氨基酸表活替代”“高级清洁”成分。它常见于中高端护肤、母婴及专为敏感肌设计的洁面产品中。

消费者认知

  • 正面认知: 成分党消费者逐渐认识到其相对于SLS/SLES的温和优势。常与“温和洁净”、“不紧绷”等宣称关联。
  • 困惑点: 其名称较长且类似SLES(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混淆,误认为其具有类似刺激性。需要品牌进行消费者教育。
  • 营销宣称: 常见宣称如“源自椰子油”、“温和清洁”、“维持皮肤PH平衡”。注:部分宣称如“PH平衡”更取决于整个配方体系,而非单一成分。

7.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月桂醇聚醚-13 羧酸钠是一款性能优异的温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高乙氧基化度和羧酸根的引入,实现了高效清洁与低刺激性的平衡。科学证据充分支持其清洁、发泡和温和功效,使其成为替代传统刺激性表活的理想选择之一。

局限性与挑战

  • 生产成本通常高于SLES等传统表活。
  • 在极高硬度水中性能仍可能有所下降。
  • 消费者教育仍需加强,以区分其与名称相近的刺激性成分。

未来展望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温和性及可持续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月桂醇聚醚-13 羧酸钠的应用预计将进一步扩大。未来研究方向可能包括:

  • 进一步优化合成工艺,减少潜在副产物(如1,4-二噁烷)残留。
  • 探索与新型生物基或更环保原料的复配协同效应。
  • 开展更多长期人体使用试验,进一步夯实其安全性数据库。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