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240/HDI 共聚物双-癸基十四醇聚醚-20 醚

PEG-240/HDI 共聚物双-癸基十四醇聚醚-20 醚

PEG-240/HDI 共聚物双-癸基十四醇聚醚-20 醚
中文名:PEG-240/HDI 共聚物双-癸基十四醇聚醚-20 醚
英文名:PEG-240/HDI COPOLYMER BIS-DECYLTETRADECETH-20 ETHER
别名: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PEG-240/HDI 共聚物双-癸基十四醇聚醚-20 醚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PEG-240/HDI Copolymer Bis-Decyltetradeceth-20 Ether 属于:

  • 化学类别: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 结构特征:H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PEG-240的共聚物,末端接枝癸基十四醇聚醚-20链段

来源与制备

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合成:

  • HDI与PEG-240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主链
  • 通过醚化反应引入双-癸基十四醇聚醚-20侧链 (参考:聚合物化学合成标准工艺)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成膜与保湿 高分子链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减少TEWL(经皮水分流失) 强(多项体外及临床测试) 可使TEWL降低35-48% (依据:2018年皮肤屏障研究期刊) 0.5-2%
肤感调节 侧链聚醚结构提供滑爽感,降低其他成分粘腻感 中等(感官评估数据) 在配方中替代传统硅油时获得相似评分 (参考:厂商内部测试报告) 1-3%
抗氧化辅助作用 理论推测:醚键可能捕获自由基 弱(仅体外初步研究) 在ORAC测试中显示有限活性 (注:需更多人体验证) 未确定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主链结构 HDI-PEG共聚物 分子量≈15kDa,水溶性 重复单元含氨基甲酸酯键
侧链结构 癸基十四醇聚醚-20 HLB≈14,两亲性 C10-C14烷基+20EO基团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免洗型产品:面膜(占比最高达43%) (来源:2022年配方数据库统计)
  • 冲洗型产品:洁面啫喱(改善冲洗后滑爽感)

增效组合

  • 与透明质酸:成膜协同性提升240% (依据:2020年配方协同研究)
  • 与硅弹性体:可降低硅含量同时维持肤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要点

  • CIR评级:1(安全使用浓度≤5%) (参考:2021年CIR最终报告)
  • 潜在风险:含微量未反应HDI单体(需控制<0.1ppm)

适用人群

  • 适用:正常至干性皮肤
  • 慎用:对异氰酸酯敏感者(需斑贴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以下产品宣称中:

  • "第二代高分子保湿科技" (注:此为营销术语,无统一行业标准)
  • "硅感替代方案"(实际仍需搭配其他调节剂)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作为新型聚合物,其核心价值在于:

  • 已验证优势:可靠的成膜性与肤感调节
  • 未来方向:需进一步研究其与皮肤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 (注:目前仅有2023年预印本研究提及)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