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柄扁桃提取物
长柄扁桃(PRUNUS PEDUNCULATA)提取物
成分简介
长柄扁桃(PRUNUS PEDUNCULATA)提取物是一种植物性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常用于其保湿和抗氧化特性。它能帮助皮肤锁住水分,改善干燥和粗糙问题,使肌肤更柔软光滑。此外,该提取物富含天然抗氧化剂,如多酚类物质,可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过程,减少细纹和皱纹的出现。它还可能具有舒缓作用,减轻...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长柄扁桃(PRUNUS PEDUNCULATA)提取物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物种信息
INCI 名称: Prunus Pedunculata Extract
物种学名: Prunus pedunculata (Pall.) Maxim.,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
常见中文名: 长柄扁桃,又称长梗扁桃、野杏仁。
植物来源与地理分布
长柄扁桃是一种多年生灌木,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如内蒙古、河北、山西等)以及蒙古和俄罗斯部分地区,常生长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耐寒、耐旱特性。(依据:植物分类学及生态分布研究)
提取部位与方法
- 主要提取部位: 果实、种子或叶片。
- 常见提取方法:
- 溶剂提取(如水、乙醇、丙二醇),用于保留多酚和抗氧化成分。
- 超临界流体提取,用于高纯度活性物获取。
- 提取物形态: 通常为液体或粉末,颜色从浅黄至棕色。
注:具体提取方法可能因厂商而异,影响最终成分活性和浓度。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依据为重点)
以下表格基于现有科学研究,总结了长柄扁桃提取物的主要皮肤功效。证据强度分为:强(多项人体试验)、中(体外/动物模型)、弱(初步研究/理论推测)。起效浓度范围基于文献或厂商数据,但实际产品中可能变化。
抗氧化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如已知) |
|---|---|---|---|---|
| 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光老化 | 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如黄酮醇、花青素),通过供氢或电子清除ROS(活性氧物种),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氧化。(依据:体外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 | 中(体外研究支持) | 体外研究显示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可达10-50 μg/mL,与维生素C相当。(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5) | 0.1%-2% (基于体外数据推算)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长柄扁桃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衍生物)可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上调抗氧化酶(如SOD、CAT)表达,增强皮肤细胞对氧化应激的防御。体外实验表明,它能显著减少UVB诱导的HaCaT角质形成细胞中ROS生成。(来源:体外细胞模型研究,需人体试验验证)
抗炎与舒缓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如已知) |
|---|---|---|---|---|
| 减轻皮肤炎症和红肿 | 抑制促炎因子(如TNF-α、IL-6、IL-1β)的产生,通过阻断NF-κB或MAPK信号通路。(依据:体外炎症模型) | 中(体外/动物模型) | 在小鼠耳肿胀模型中,提取物应用可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效果与地塞米松相当。(参考:Phytomedicine, 2018) | 0.5%-3% (基于动物实验外推)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研究显示,长柄扁桃提取物中的三萜类成分可能通过下调COX-2和iNOS表达,减少前列腺素和NO的生成,从而缓解接触性皮炎或UV引起的炎症。(注:此机制基于初步体外研究,人体证据有限)
保湿与屏障修复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如已知) |
|---|---|---|---|---|
| 增强皮肤水合作用,改善屏障功能 | 多糖类成分形成吸湿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可能上调丝聚蛋白(filaggrin)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依据:体外皮肤模型及理论推测) | 弱(初步研究/理论推测) | 体外实验表明提取物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但人体临床试验缺失。(来源:厂商提供资料,需谨慎评估) | 未知(缺乏系统研究) |
注:此宣称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主要基于成分理论和体外数据。
抗衰老与胶原保护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如已知) |
|---|---|---|---|---|
| 减少皱纹,改善皮肤弹性 | 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 MMP-9)的活性,保护胶原和弹性蛋白免受降解;可能通过抗氧化间接作用。(依据:体外酶抑制实验) | 中(体外研究) | 在成纤维细胞培养中,提取物可减少UV诱导的MMP-1上调,但人体数据不足。(参考:体外研究论文) | 1%-5% (推测值)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长柄扁桃提取物的生物活性主要归因于其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下表列出关键化学类别及其代表性物质。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与皮肤相关活性 |
|---|---|---|
| 黄酮类化合物 | 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儿茶素(Catechin) | 强抗氧化、抗炎、UV保护;通过清除自由基和调节信号通路起效。(依据:多项体外研究) |
| 酚酸类 | 没食子酸(Gall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 抗氧化、抗菌;增强皮肤屏障完整性。(参考:植物化学分析) |
| 三萜类 | 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 抗炎、抗肿瘤潜力;可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注:基于其他Prunus物种外推) |
| 多糖 | 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 | 保湿、成膜性;减少TEWL,但证据较弱。(来源:初步理化分析) |
| 脂肪酸 | 油酸、亚油酸 | 皮肤润滑、屏障支持;常见于种子油提取物。 |
注:具体成分比例因提取部位和方法而异,可能影响整体功效。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产品类型
- 精华液和血清: 利用其高抗氧化性,常与维生素C或E配伍。
- 面霜和乳液: 作为抗衰老或舒缓成分,适合干性和敏感皮肤。
- 防晒产品: 辅助增强UV防护,减少光损伤。
- 面膜和安瓶: 用于密集护理,浓度可能较高。
配方注意事项
长柄扁桃提取物在配方中通常稳定,但需注意:
- pH 敏感性: 多酚类在碱性条件下可能降解,建议pH范围5-7。
- 配伍性: 与金属离子(如铁、铜)可能发生螯合,影响颜色和活性。
- 防腐挑战: 天然提取物可能需额外防腐体系以防微生物污染。
协同成分推荐
- 维生素 C (抗坏血酸): 增强抗氧化网络,再生维生素E。
- 烟酰胺: 联合抗炎和屏障修复,针对痤疮或红斑。
- 肽类 (如 Matrixyl): 协同刺激胶原,提升抗衰老效果。
- 透明质酸: 互补保湿机制,改善皮肤水合。
(依据:成分相互作用理论及配方经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概要
- 总体安全性: 一般认为安全(GRAS),但缺乏大规模人体毒性数据。(参考:CIR对Prunus属提取物的评估)
- 潜在风险:
- 过敏反应: 对蔷薇科植物(如杏仁、桃子)过敏者可能交叉反应。
- 光敏感性: 未报告光毒性,但高浓度多酚在UV下可能氧化。
- 刺激性: 低风险,但提取溶剂残留可能引起刺激。
- 法规状态: 在中国和欧盟化妆品法规中,通常允许使用,但需符合限量要求。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人群: 所有皮肤类型,尤其干性、敏感或老化皮肤。
- 慎用人群: 已知植物过敏史、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缺乏安全数据)。
- 使用建议: 建议先进行斑贴测试,尤其是高浓度产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趋势与产品定位
长柄扁桃提取物在化妆品市场中常定位为“天然”、“植物来源”成分,迎合清洁美容和可持续趋势。它常见于高端抗衰老或舒缓系列,强调其野生特性和传统药用背景。(来源:市场分析报告)
消费者认知与营销宣称
- 正面认知: 消费者倾向于将其与“温和”、“抗氧化”关联,类似其他李属植物提取物(如樱桃提取物)。
- 营销焦点: 常宣传“抗氧焕亮”、“舒缓敏感”,但部分宣称可能夸大科学证据。注:许多功效宣称基于体外研究,需消费者理性评估。
- 可持续性: 作为耐旱植物,可能被强调为环保成分,但具体实践因供应链而异。
7. 总结与展望
总结: 长柄扁桃(Prunus Pedunculata)提取物是一种有潜力的天然化妆品成分,主要基于其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和抗炎方面显示出中等科学证据。然而,许多宣称功效(如保湿、抗衰老)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支持,且起效浓度范围不明确。安全性总体良好,但需注意过敏风险。
展望: 未来研究应聚焦于:
- 开展随机对照人体试验,验证其抗衰老和屏障修复功效。
- 深入解析其活性成分的分子机制,例如通过组学技术。
- 优化提取工艺,提高成分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 评估其在敏感皮肤护理中的长期安全性。
总体而言,该成分在“天然”化妆品领域有增长空间,但需更多科学数据支撑其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