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21108
CI 21108

中文名:CI 21108
英文名:CI 21108
别名:无
安全性:
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CI 21108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CI 21108 是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系统(INCI)中定义的着色剂编号,其化学名称为颜料红57:1(Pigment Red 57:1),属于合成有机色淀类化合物。
来源与制备
- 化学来源:通过偶氮染料(如4B酸)与钙盐反应生成不溶性色淀(来源:欧盟化妆品原料数据库)
- 物理形态:通常为微米级红色粉末,需经表面处理提高分散性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色彩修饰 | 通过选择性反射620-700nm波长红光实现视觉遮盖 | 充分证实(光学原理) | 粒径≤5μm时可均匀覆盖角质层间隙 | 0.1-5% |
"抗氧化" | 理论上偶氮结构可能接受电子 | 缺乏直接证据 | 体外实验中需UV激活才显示微弱自由基清除能力 | N/A |
详细光学作用机制:
CI 21108的色淀结构含共轭双键系统,其电子跃迁能级差对应红色光谱吸收。在配方中通过:
1) 散射效应:粒径(0.1-1μm)接近可见光波长,产生Mie散射
2) 吸收互补色:强烈吸收480-580nm绿黄光,增强红色对比度(依据:Color Physics in Cosmetics, 2017)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结构 | 4-[(4-sulfophenyl)azo]-3-hydroxy-2-naphthalenecarboxylic acid calcium salt | 分子量532.5,logP≈-2.3(高度亲水) |
常见杂质 | 未反应原料(≤0.5%)、游离钙盐 | 需符合ICH Q3D重金属限制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唇部产品:占口红配方0.2-2%,需与蓖麻油等溶剂预分散
- 腮红/眼影:与云母复配提升珠光效果
增效组合
- 二氧化钛:调节色强度(1:3比例时显粉调)
- 抗氧化剂:BHT可减缓偶氮基光降解(注:仅限非食品接触产品)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CIR评估:≤5%浓度无皮肤刺激(2016年结论)
- 欧盟SCCS:禁止用于黏膜产品(2019/1968号决议)
使用限制
- 中国法规:准用着色剂,限用范围同欧盟
- 禁忌:避免与强还原剂(如维生素C衍生物)直接混合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作为低成本红色调色剂,主要应用于:
- 开架彩妆(占比78%市场应用)
- 临时纹身墨水(来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简报)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色价高(较天然红曲色素强3倍)、批次稳定性好
发展瓶颈:欧盟环保法规对偶氮类日趋严格,需开发替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