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果油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果油

沙棘果油
中文名:沙棘果油
英文名:HIPPOPHAE RHAMNOIDES FRUIT OIL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果油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Hippophae Rhamnoides Fruit Oil

植物来源

沙棘果油提取自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成熟果实,沙棘是胡颓子科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高海拔地区(中国、蒙古、北欧等)。其果实呈橙黄色浆果状,直径6-9mm。

提取工艺

  • 主流方法: 超临界CO₂萃取(保留热敏性成分)或低温冷压法
  • 得油率: 约8-12%(鲜果基准)
  • 物理特性: 橙红色至深红色油状液体,特征性果香,密度0.89-0.92 g/cm³

历史应用

传统医学应用超过1200年(藏医《四部医典》、蒙医典籍均有记载),现代化妆品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苏联太空计划中宇航员的辐射防护研究(来源: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9)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防护 清除ROS/RNS自由基;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SOD、GPx等内源性抗氧化酶 ⭐⭐⭐⭐☆
(强体外/动物证据)
ORAC值高达70,000 μmol TE/g,显著高于维生素E(Food Chemistry, 2013) 1-5%
屏障修复 促进丝聚蛋白合成;调节角质层脂质排列;增加神经酰胺合成酶表达 ⭐⭐⭐☆☆
(临床+离体证据)
经表皮失水率(TEWL)降低28.3%(5%浓度,12名志愿者)(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17) 3-8%
抗炎舒缓 抑制NF-κB通路;降低TNF-α、IL-6、COX-2等炎症因子表达 ⭐⭐⭐☆☆
(体外+动物证据)
在UVB诱导的小鼠炎症模型中降低水肿率41.2%(J Ethnopharmacol, 2015) 2-7%
光损伤防护 吸收UVB(290-320nm);抑制MMP-1/9胶原降解酶 ⭐⭐⭐☆☆
(离体皮肤证据)
在重建人体表皮模型上减少UV诱导的DNA损伤53%(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10) 3-10%
"抗衰老"(厂商宣称) *理论推测:可能通过抗氧化间接减少光老化* ⭐☆☆☆☆
(有限人体证据)
注:缺乏直接刺激胶原合成的人体临床证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含量范围 皮肤生物学功能
不饱和脂肪酸 棕榈油酸(C16:1)
α-亚麻酸(C18:3)
油酸(C18:1)
30-40%
20-35%
15-25%
屏障修复关键组分;促进角质层脂质有序排列
类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
番茄红素
玉米黄质
180-250mg/100g
30-50mg/100g
20-40mg/100g
淬灭单线态氧;UV吸收剂前体;维生素A前体
生育酚类 α-生育酚
γ-生育酚
δ-生育酚
110-180mg/100g
40-70mg/100g
15-30mg/100g
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阻断剂;维持膜稳定性
植物甾醇 β-谷甾醇
菜油甾醇
800-1200mg/100g
300-500mg/100g
抗炎活性;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分化
酚酸类 没食子酸
原儿茶酸
鞣花酸
1.2-2.5%
0.8-1.5%
0.3-0.8%
清除羟基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弱)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剂型

  • 最佳载体:无水精华(5-15%)、面霜(3-8%)、修复膏(10-20%)
  • 次选载体:水包油乳液(需稳定化处理)、防晒剂(增强光保护)
  • 避免剂型:透明水剂(溶解度低)、高碱性配方(pH>8导致类胡萝卜素降解)

稳定性要点

  • 光敏感性:需避光包装(琥珀瓶最佳)
  • 氧化防护:必须配伍0.1-0.3%生育酚或迷迭香提取物
  • 温度敏感性:储存温度≤25°C(高温加速异构化)

增效组合

  • 屏障修复:神经酰胺NP+胆固醇+沙棘油(3:1:1摩尔比)
  • 抗光老化:沙棘油(5%)+麦角硫因(0.5%)+全谱防晒剂
  • 舒缓抗炎:沙棘油(3-7%)+红没药醇(0.2%)+积雪草苷(1%)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20%)(CIR Final Report, 2016)
  • 致敏率:<0.3%(欧盟化妆品致敏监测数据)
  • 光毒性:无(经3T3 NRU光毒性试验证实)

适用人群

  • 优先推荐:干性/极干性皮肤、屏障受损肌、光老化皮肤
  • 谨慎使用:痤疮易发肌肤(高油酸可能致痘)、对类胡萝卜素敏感者
  • 孕妇适用:是(无生育酚衍生物A类风险)

使用注意

  • 初次使用需皮试(天然色素可能导致暂时性角质层染色)
  • 避免与高浓度维A醇同用(可能加剧刺激)
  • 开封后保质期≤6个月(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酸败)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高端至奢华($80-200/kg,因产地/工艺差异)
  • 宣称热点:“超级水果油”、“适应原成分”、“极地修复”
  • 应用增长点:敏感肌修复(+32% YoY)、纯净美容(Vegan认证)

认知误区

  • 误区1:“沙棘果油=沙棘籽油”(实际果油含果肉成分,类胡萝卜素高5-8倍)
  • 误区2:“天然防晒剂”(仅提供有限UVB防护,SPF值<2)
  • 误区3:“快速美白”(酚酸含量不足0.5%,无显著酪氨酸酶抑制)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多靶点抗氧化剂(协同脂溶/水溶抗氧化网络)
  • 独特脂肪酸谱(高棕榈油酸含量强化屏障修复)
  • 天然色素系统(提供光保护及视觉健康提示)

研究缺口

  • *需更多人体临床研究*:抗光老化功效机制验证
  • *需标准化研究*:不同产地/品种生物活性差异量化
  • *配方技术挑战*:稳定化微乳化技术开发

未来方向

  • 与皮肤微生态研究的结合(初步显示调节痤疮丙酸杆菌作用)
  • 创伤修复应用拓展(军用/医美场景)
  • 可持续采收认证(生态脆弱区资源保护)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