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基油基聚丙胺钠
羧甲基油基聚丙胺钠

中文名:羧甲基油基聚丙胺钠
英文名:SODIUM CARBOXYMETHYL OLEYL POLYPROPYLAMIN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羧甲基油基聚丙胺钠 (Sodium Carboxymethyl Oleyl Polypropylamin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羧甲基油基聚丙胺钠 (Sodium Carboxymethyl Oleyl Polypropylamine)
化学分类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含季铵盐与羧酸盐基团)
来源与制备
- 原料来源:石油衍生物(丙烯腈、油胺)经多步合成反应制备
- 关键反应:
- 油胺与丙烯腈进行氰乙基化反应
- 腈基还原为胺基形成聚丙胺链
- 末端胺基与氯乙酸钠进行羧甲基化反应
- 季铵化处理形成最终结构
- 商品形态:琥珀色至棕黄色粘稠液体或膏体 (pH 7-9)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清洁与卸妆 | 通过疏水链(油基)结合油脂/彩妆,羧酸/季铵基团提供水溶性实现乳化清除 | ★★★☆ (充分证实)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对防水彩妆清除率>85% (2-5%) (J. Cosmet. Sci, 2018) | 1-8% |
抗静电调理 | 阳离子季铵基团中和头发负电荷,羧酸基团增强亲水性 | ★★★☆ (充分证实) | 使头发摩擦电压从-3500V降至-200V (0.5-2%) (Int. J. Trichology, 2020) | 0.3-3% |
增稠稳定 | 与阴离子表活(如SLES)形成复合物增加粘度 | ★★☆☆ (体外证据) | 可使SLES体系粘度提升5倍(最佳比例1:3) (Colloids Surf. A, 2019) | 0.5-4% |
"修复屏障功能" | 理论上可能通过减少清洁损伤间接保护屏障 | ★☆☆☆ (推测) | 注:无直接临床证据支持屏障修复作用 (厂商宣称需谨慎评估)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基团 | 基本性质 |
---|---|---|
疏水基团 | C18油基链 (不饱和C18:1) | 提供油脂结合能力,降低表面张力 |
亲水基团 | 季铵阳离子 + 羧酸阴离子 | 两性离子特性,pH依赖性电荷变化 |
连接结构 | 聚丙胺链 (n≈2-3) | 增强分子柔性,降低刺激性 |
关键参数 | CMC: 0.05-0.1mM | 分子量:450-550Da | 低临界胶束浓度,高效清洁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洗发水/护发素: 抗静电剂 (0.5-3%)
- 洁面/卸妆油: 主清洁剂 (3-8%)
- 沐浴露: 温和辅助表活 (1-4%)
- 剃须膏: 润滑增泡剂 (2-5%)
协同增效组合
- 阴离子表活(SLES/SCS): 提升粘度并降低刺激性
- 甜菜碱(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增强泡沫稳定性
- 阳离子聚合物(聚季铵盐-10): 增强头发沉积效果
- 油脂类(硅油/植物油脂): 提升卸妆能力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使用浓度≤5% (CIR 2021报告)
- 眼刺激性: 兔眼试验轻微刺激(1%溶液)
- 致敏性: 人体重复斑贴试验阴性(5%浓度)
- 残留风险: 可能含微量亚硝胺(需厂商提供检测报告)
适用人群建议
- 推荐: 油性/混合性肌肤,需强力清洁场景
- 谨慎使用:
- 严重敏感肌(建议<1%浓度)
- 受损屏障期(可能延迟恢复)
- 禁忌: 丙烯腈过敏史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洗护产品的"温和强力清洁"宣称
- 替代传统SLS的"无硫酸盐"配方核心成分
- 男士理容产品的"清爽抗静电"卖点
消费者关注点
- 正认知: "洗得干净不干涩"(62%用户反馈)
- 负认知: "成分名称复杂引疑虑"(成分党质疑)
- 误导宣称: "屏障修复"(缺乏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
- 独特的两性离子结构实现高效低刺激清洁
- 出色的抗静电和粘度调节能力
- 在pH 4-10范围内保持稳定性能
研究缺口
- 长期使用对微生物组影响未知
- 与防晒剂的相容性研究不足
- 降解产物环境行为数据缺乏
发展趋势
- 生物基原料替代(如用棕榈油胺替代油胺)
- 与益生元复配降低微生态扰动
- 分子结构优化减少亚硝胺生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