榅桲籽

榅桲(PYRUS CYDONIA)籽

榅桲籽
中文名:榅桲籽
英文名:PYRUS CYDONIA SEED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榅桲(PYRUS CYDONIA)籽是来自榅桲树的种子提取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常作为天然成分使用。其主要作用包括保湿、抗氧化和舒缓肌肤。榅桲籽富含多糖类和黏液质,能形成保护膜,锁住水分,增强皮肤屏障功能,适合干性和敏感肌肤。同时,它含有酚类化合物和维生素,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中和自由基,减缓皮肤老化迹...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榅桲(PYRUS CYDONIA)籽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植物学背景

榅桲(Pyrus cydonia/Cydonia oblonga)属蔷薇科植物,原产于高加索地区及中亚,现广泛栽培于地中海、中东及亚洲温带地区。其种子呈红褐色,长约7-10mm,表面覆盖黏液层。

INCI名称与形态

  • 标准INCI名称: PYRUS CYDONIA SEED
  • 常见形式:
    • 榅桲籽提取物(水/丙二醇提取)
    • 榅桲籽粉末(微粉化处理)
    • 榅桲籽黏液(冷水浸提纯化)

传统与现代应用

在波斯及土耳其传统医学中,榅桲籽黏液用于舒缓皮肤刺激和伤口愈合。现代化妆品工业自2010年起将其作为天然聚合物多功能活性成分应用于高端护肤及护发产品 (来源: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4)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成膜与屏障修复 黏液多糖形成透氧性生物膜,减少TEWL ★★★☆ (体外/临床)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降低28% @ 2%浓度 (Int J Cosmet Sci, 2017) 1-3%
即时紧致效果 多糖网络收缩产生机械提拉 ★★★☆ (临床) 仪器测量显示使用后皮肤弹性提升19% (J Cosmet Dermatol, 2020) 0.5-2%
舒缓抗炎 抑制TNF-α和IL-6释放,阻断NF-κB通路 ★★☆☆ (体外) LPS诱导巨噬细胞模型中炎症因子降低40-60% (Phytother Res, 2018) 0.5-2%
抗氧化保护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 (体外) ORAC值达12,000 μmol TE/g (Food Chem, 2016) 1-3%
胶原蛋白刺激* 潜在激活TGF-β信号通路 ★☆☆☆ (推测) *注:基于同科植物成分的机制外推,缺乏直接证据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含量范围 基本性质 功能意义
黏液多糖 阿拉伯木聚糖
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聚糖
20-35% (干重) 高吸水性(>100倍自重),pH 6-7稳定 成膜/保湿核心物质,决定流变特性
多酚类 原花青素B2
没食子酰奎尼酸
3-8% 水溶性,易氧化 抗氧化主力,清除自由基能力突出
植物甾醇 β-谷甾醇
豆甾醇
0.5-1.2% 脂溶性,热稳定 屏障修复,抑制炎症介质
氰苷 苦杏仁苷 0.01-0.03% 水溶性,酶解释放HCN *注:存在安全争议,需严格纯化
矿物质 钾/镁/锌 2-4% 离子态存在 维持渗透压,酶辅助因子

关键特性参数

  • 分子量分布: 多糖组分10-500 kDa (主峰约150 kDa)
  • 流变特性: 假塑性流体,剪切稀化指数0.35-0.45
  • 热稳定性: 分解温度>180℃ (干燥状态)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最佳应用类型

  • 即时紧致精华:乙酰基八肽-3协同增强机械提拉
  • 舒缓面膜: 配伍红没药醇提升抗炎效果40% (体外协同测试)
  • 无水精华油: 分散于霍霍巴油中保持多糖活性

增效组合

  • 透明质酸: 形成三维保湿网络,持水能力提升2.3倍
  • 烟酰胺: 增强屏障修复基因(FLG, LOR表达)
  • 海藻糖: 保护多糖结构免受高温降解

配方注意事项

  • pH敏感: 最适pH 5.0-6.5,强酸/碱导致多糖解聚
  • 离子强度: 高电解质浓度引起黏液脱水收缩
  • 防腐挑战: 需搭配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体系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 化妆品常用浓度 ≤3% (CIR 2021 Final Report)
  • 致敏率: <0.3% (2000人斑贴测试)
  • 光毒性: 无(3T3 NRU光毒性试验阴性)

适用人群

  • 最佳适用: 干性至混合性皮肤,衰老性皮肤松弛
  • 谨慎使用:
    • 痤疮活跃期(成膜可能致痘)
    • 氰苷过敏史者(尽管含量极低)

风险管控要点

  • 氰苷控制: 需检测氢氰酸残留<1ppm(GC-MS法)
  • 微生物标准: TPC<100 CFU/g,不得检出致病菌
  • 重金属: 符合EC 1223/2009 Annex II限值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 高端(原料成本$80-120/kg)
  • 宣称热点: "植物玻尿酸"、"天然绷带"、"即刻V脸"
  • 代表产品: 奢华抗老精华(占比62%),瞬时紧致面膜(28%)

消费者认知分析

  • 积极认知: "天然来源"(87%),"即时效果可见"(79%)
  • 认知误区:
    • "替代肉毒杆菌"(过度宣称)
    • "持久胶原再生"(证据不足)
  • 购买驱动: 感官体验(74%),即时效感(68%)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独特优势: 卓越的天然成膜能力与即时紧致效果
  • 科学验证: 屏障修复与抗炎功效具备体外及临床证据
  • 配方友好性: 兼容多种剂型,热稳定性良好

应用局限

  • 长期抗老功效证据链薄弱
  • 油痘肌适用性存疑
  • 高纯度提取物成本制约普及

研究展望

  • 机制深化: 多糖受体结合研究(如TLR2/4)
  • 技术创新: 酶解改性提升透皮率
  • 临床验证: 12周以上人体抗老试验
  • 安全性: 长期使用对皮肤微生态影响评估

专家建议

作为即时功效成分,建议与真正刺激胶原再生的活性物(如A醇、胜肽)复配,平衡短期体验与长期效益。生产中需强化氰苷监控微生物管控,避免天然原料的安全风险。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