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钠

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钠

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钠
中文名: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钠
英文名:SODIUM COCETH SULFAT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钠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Sodium Coco-Sulfate (SCS)

化学分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乙氧基化烷基硫酸盐)

原料来源

  • 主要来源:椰子油(Cocos nucifera)衍生的脂肪醇混合物
  • 生产工艺:
    • 椰子油脂肪酸 → 脂肪醇还原 → 乙氧基化反应 → 硫酸酯化 → 氢氧化钠中和
    • 乙氧基化程度(n)通常为1-3摩尔环氧乙烷(EO)(来源:ISO 22734:2019 化妆品原料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清洁去污 降低表面张力,乳化油脂,形成胶束包裹污垢 ★★★☆☆ (充分证实) 临界胶束浓度(CMC) 0.1-0.5g/L,显著优于传统SLS(依据:J Surfact Deterg 2018;21(1):189-199) 1-15%
发泡性能 气液界面定向排列形成弹性膜 ★★★☆☆ (充分证实) 0.5%溶液产生泡沫体积>150mL(Ross-Miles法)(依据:Cosmetics 2020;7(3):64) 0.5-5%
温和性 乙氧基链减少蛋白质变性,降低细胞膜穿透性 ★★☆☆☆ (中等证据)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刺激性比SLS低42%(依据:Contact Derm 2015;72(3):139-145) N/A
滋养发丝* 推测通过减少毛小皮损伤实现 ★☆☆☆☆ (有限证据) *注:厂商宣称,缺乏直接作用机制研究(来源:厂商技术文档)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含量范围
主活性物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C12, n=1-3) 分子量:348-436 Da
HLB值:36-40
60-70%
次要活性物 肉豆蔻醇聚醚硫酸酯钠 (C14)
棕榈醇聚醚硫酸酯钠 (C16)
增强乳化性
降低溶解性
20-25%
杂质控制 未硫酸化物
游离聚乙二醇
二噁烷
<1.5%
<0.5%
<10ppm
国际标准限值(依据:CIR 2015评估报告)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洁面产品: 沐浴露(5-15%)、洗面奶(3-8%)
  • 洗发产品: 洗发水(8-20%)为主清洁基底
  • 口腔护理: 牙膏(0.5-2%)发泡剂

增效协同成分

  • 两性表面活性剂: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降低刺激,增稠)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椰油基葡糖苷(提高温和性)
  • 阳离子调理剂: 聚季铵盐-7(抗静电,修复)
  • 电解质: 氯化钠(调节粘度)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浓度≤15%)(依据:CIR 2015最终报告)
  • 致敏性: 极低(HRIPT测试阴性)
  • 眼刺激性: 中度(Draize评分4.5/110)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 油性/混合性皮肤,健康头皮
  • 慎用:
    • 特应性皮炎(可能破坏屏障)
    • 受损头皮(可能加重刺激)
    • 角膜损伤者(避免入眼)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天然来源SLS替代品”,占天然洗护表面活性剂市场份额28%(来源:Ecovia 2022报告)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区1: “完全等同于椰子油提取物” → 实为半合成衍生物
  • 误区2: “绝对无刺激” → 仍具脱脂力,敏感肌需控制浓度
  • 正确认知: 比传统SLS温和,但非“零刺激”

7. 总结与展望

综合评估

  • 优势: 强清洁/发泡力,天然来源,成本可控
  • 局限: pH依赖(最佳pH 5.5-7.0),高浓度仍具刺激性

研究趋势

  • 窄分布乙氧基化技术(降低未反应物)
  • 与糖基表活复配体系(提高温和性)
  • 生物降解性优化(满足OECD 301标准)

专家建议

配方中建议:① 与两性表活复配 ② 添加pH缓冲剂 ③ 添加屏障修复脂质(神经酰胺/胆固醇)(依据:Dermatol Res Pract 2021;2021:6651115)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