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梨坦二硬脂酸酯

山梨坦二硬脂酸酯

山梨坦二硬脂酸酯
中文名:山梨坦二硬脂酸酯
英文名:SORBITAN DISTEAR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山梨坦二硬脂酸酯 (Sorbitan Distearat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Sorbitan Distearate

化学分类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类化合物

来源与生产

通过山梨醇(葡萄糖氢化产物)与硬脂酸(C18饱和脂肪酸)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反应制成: (参考:EFSA Journal 2017;15(7):4789)

物理特性

  • 外观:白色至淡黄色蜡状固体
  • 溶解性:亲脂性,溶于油脂和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 HLB值:约4-5 (亲水亲油平衡值,属油溶性乳化剂)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稳定液晶结构包裹油滴 ★★★★☆ (充分证实) 与吐温类乳化剂协同形成"层状凝胶网络"提高稳定性 (Colloids Surf B. 2015) 0.5-5%
肤感改良 调控结晶行为影响膏体铺展性与残留感 ★★★☆☆ 分子疏水链长度影响熔点(45-55℃),提供固态支撑性 (Int J Cosmet Sci. 2018) 1-8%
屏障辅助 形成疏水膜减少TEWL(经皮水分流失) ★★☆☆☆ (间接证据)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水损失率降低12-18% (厂商数据) N/A
"营养滋润" 硬脂酸代谢理论推测 ★☆☆☆☆ 注:无直接证据显示其分解产物可被皮肤利用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成分 1,5-脱水-D-山梨醇二硬脂酸酯 含2个硬脂酸酯基团,分子量约606g/mol
典型杂质 单硬脂酸酯/三硬脂酸酯混合物 酯化度决定HLB值波动(商业品含15-25%单酯)
特征基团 山梨醇环醚键 + 脂肪酸酯键 醚键提供亲水性,C18链提供疏水性

关键化学性质

  • 水解稳定性:pH 3-9稳定,强酸/碱条件水解为山梨醇和硬脂酸
  • 热行为:熔点范围45-55℃,冷却时形成β型晶体影响膏体结构
  • 表面张力:可将矿物油表面张力降至32-35mN/m (J Dispersion Sci Tech. 2016)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W/O乳化体系:膏霜(冷霜/润肤霜)
  • 无水体系:唇膏/固体香体棒/卸妆膏
  • 辅助稳定剂:防晒乳液/彩妆底霜

关键协同成分

  • 吐温60/80:经典搭配形成"乳化剂对",提高乳化效率
  • 蜂蜡/小烛树蜡:协同调控结晶温度改善膏体硬度
  • 极性油类:癸酸甘油酯/异壬酸异壬酯增强低温稳定性

配方注意事项

  • 需加热至70℃以上确保完全熔解分散
  • 高浓度(>8%)可能导致蜡质感过重
  • 电解质体系需搭配高HLB乳化剂防止破乳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安全浓度上限15% (CIR 2016 Final Report)
  • 致敏性:极低(动物试验无刺激,HRIPT阴性)
  • 致粉刺性:兔耳试验评1-2(轻度)(J Soc Cosmet Chem. 1989)

适用人群建议

  • 推荐:干性/成熟肌肤(提供封闭性)
  • 慎用:油痘肌(高浓度可能致痘)
  • 孕妇/哺乳期:无禁忌(无透皮吸收证据)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序号08137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允许使用
  • FDA 21CFR 172.842:食品级乳化剂(间接支持安全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经济型乳化剂:成本仅为卵磷脂的1/3-1/5
  • 哑光剂:常用于控油妆前乳/男士护理品
  • "天然来源"宣称争议:虽源于植物糖和脂肪酸,但经深度化学改性

消费者关注点

  • 致痘疑虑:化妆品数据库常误标为"高致痘性"(实际为轻度)
  • 成分认知:常与山梨酸(防腐剂)混淆
  • Clean Beauty争议:部分标准将其列为"合成乳化剂"排除

市场占比

全球乳化剂市场占比约6-8%,在膏霜类应用率高达35% (数据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 2022)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性价比优势:提供稳定乳化体系的经济解决方案
  • 多效性:兼具乳化、增稠、肤感调节三重功能
  • 安全记录:60年应用历史无重大安全事故

局限性

  • 肤感调控精度不足(对比新型聚甘油酯类)
  • 低温稳定性挑战(易导致膏体"起粒")
  • 可持续发展压力(棕榈油来源占比>80%)

研究趋势

  • 纳米结构化:与二氧化硅复合制备Pickering乳液稳定剂
  • 绿色化学:酶催化工艺降低能耗(当前仅实验室阶段)
  • 透皮递送载体注:初步研究显示可能增强亲脂活性物渗透 (Drug Dev Ind Pharm. 2020)

专家建议

作为经典乳化剂,其在高油含量体系中仍不可替代,但配方师需注意:
1) 控制用量避免厚重肤感
2) 搭配多元醇防止低温结晶
3) 针对油痘肌产品建议浓度≤3%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