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75470

CI 75470

CI 75470
中文名:CI 75470
英文名:CI 75470
别名: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CI 75470(胭脂虫红)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标准编号

CI 75470(国际化妆品原料名称索引编号),又称胭脂虫红(Carmine)或天然红4(Natural Red 4),是获得欧盟及多国化妆品法规认证的天然色素。

来源与制备工艺

  • 生物来源:提取自雌性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的干燥体
  • 关键化合物:主要含胭脂红酸(Carminic acid)(占干重50-60%)(依据:JECFA食品添加剂标准)
  • 提取方法:虫体经酸性水溶液浸提→铝盐沉淀纯化→干燥成品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着色剂功能 胭脂红酸与铝离子形成稳定色淀,在皮肤表面形成物理性色彩覆盖 ★★★★☆(充分证实) 光谱分析显示其在pH 3-8保持稳定红色 0.1-5%
抗氧化辅助 胭脂红酸酚羟基可能清除自由基 ★★☆☆☆(体外研究) ORAC值约12,000 μmol TE/g(来源:2015年体外抗氧化剂筛选研究) 未确定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蒽醌衍生物 胭脂红酸(C22H20O13 分子量492.39,λmax 494 nm(酸性条件)
金属络合物 铝-胭脂红酸色淀 不溶于水,耐光性提高3-5倍
共存物质 蛋白质残留(≤2%) 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参考:EFSA过敏原评估报告)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彩妆产品:唇膏(3-5%)、腮红(1-3%)、眼影(0.5-2%)
  • 特殊配方:pH敏感型水彩纹身墨水(需稳定剂配合)

增效组合

  • 二氧化钛:提升遮盖力与颜色饱和度
  • 氧化铁红:调整色相至更温暖的红色调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欧盟SCCS结论:允许用于粘膜接触产品(浓度≤5%)(依据:SCCS/1563/14)
  • 主要风险:
    • 动物蛋白残留可能引发I型超敏反应
    • 铝盐含量需符合化妆品重金属规范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作为最古老的天然红色素之一,其市场特征包括:

  • 纯素化妆品争议:需明确标注动物来源
  • 有机认证难题:多数有机标准不接受昆虫衍生原料

7. 总结与展望

CI 75470在彩妆领域仍具不可替代性,但面临以下发展挑战:

  • 替代技术: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胭脂红酸的研发进展
  • 过敏原控制:超滤纯化技术降低蛋白残留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