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13 醇乙基己酸酯
C12-13 醇乙基己酸酯

中文名:C12-13 醇乙基己酸酯
英文名:C12-13 ALKYL ETHYLHEXANO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C12-13 醇乙基己酸酯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C12-13 醇乙基己酸酯(INCI: C12-13 Alkyl Ethylhexanoate)属于合成酯类化合物,由乙基己酸与C12-13脂肪醇酯化反应生成。
来源与生产
- 工业合成:通过化学催化酯化反应制备,原料为石油衍生物。
- 纯度标准:化妆品级纯度(通常≥99%),需去除游离酸和醇残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轻质润肤剂 | 填充角质层间隙,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强(临床验证) | 改善皮肤柔润度(Cornemeter测量) | 3-15% |
配方增溶剂 | 非极性结构兼容油溶性活性物 | 中(实验室验证) | 提升维生素E衍生物溶解性达40% | 5-20%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稳定自由基捕获剂 | 弱(体外研究) | 体外DPPH模型中显示协同效应 | 未明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混合链烷醇酯 | C12/C13醇乙基己酸酯异构体 | 分子量:270-300 g/mol |
物理特性 | 无色透明液体 | 粘度:8-12 mPa·s(25℃) |
极性参数 | Log P≈7.2 | 亨利常数:3.5×10-4 atm·m3/mol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防晒产品:改善二氧化钛分散性
- 彩妆底霜:增强硅油兼容性
- 精华液:降低粘腻感(与丙二醇复配)
增效组合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协同降低配方残留感
- 生育酚乙酸酯:溶解效率提升2.3倍(HPLC测定)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25%)(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痘性:低(兔耳实验评分0.8/5)
使用限制
- 避免与强氧化剂直接混合(可能产生醛类副产物)
- 敏感肌测试建议:建议斑贴试验(0.1%乙醇稀释液)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商业宣传策略
常被标注为"快速吸收基底油"*注:吸收速率实际取决于配方体系*
消费者误区
- 误认为"天然来源":实际为全合成成分
- 过度期待抗衰效果:仅有物理性保湿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多功能酯类,C12-13 醇乙基己酸酯在配方架构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需理性看待其辅助性角色。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生物降解性改进(当前需180天降解70%)
- 与新型防晒剂的协同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