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梨醇聚醚-6 四油酸酯

山梨醇聚醚-6 四油酸酯

山梨醇聚醚-6 四油酸酯
中文名:山梨醇聚醚-6 四油酸酯
英文名:SORBETH-6 TETRAOLE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山梨醇聚醚-6 四油酸酯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SORBITAN POLYETHYLENE GLYCOL-6 TETRAOLEATE

化学分类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聚醚酯类化合物
  • 油酸衍生物

原料来源与生产

通过三步合成工艺制备:

  • 原料基础: 山梨醇(源自玉米/葡萄糖氢化)与油酸(C18:1脂肪酸,常源自植物油)
  • 核心反应: 山梨醇与6摩尔环氧乙烷(EO)发生乙氧基化生成聚醚链
  • 最终酯化: 聚醚化产物与四分子油酸发生酯化反应

(参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制造商技术文档)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兼具亲水端(乙氧基链)亲油端(油酸链)的两亲结构:

  • 降低界面张力,稳定水-油界面
  • 形成层状液晶结构增强屏障功能
  • 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软化角质层脂质

宣称功效与科学证据强度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液晶包裹层 ★★★★★ 在1-5%浓度可稳定高油相乳液(>30%油含量) 1-8%
增溶能力 形成胶束包封疏水活性物 ★★★★☆ HLB值≈10,有效增溶维E、精油等 0.5-3%
肤感调节 油酸链渗透角质层间隙软化脂质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角质层柔韧性提升28% 2-5%
抗氧化增效* 推测通过增强活性物渗透 ★★☆☆☆ 体外实验显示维C稳定性提升,人体证据不足 N/A

*注:抗氧化增效主要为厂商宣称,缺乏人体临床对照研究支持

(依据: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20;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19)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贡献
聚乙氧基链 -(O-CH2-CH2)6-OH 亲水性,HLB≈10 提供水溶性,降低表面张力
油酸酯链 C17H33COO- 18碳单不饱和脂肪酸 皮肤亲和性,液晶结构形成
山梨醇骨架 C6H8(OH)6衍生物 多羟基立体结构 空间稳定作用,降低结晶倾向

关键化学特性

  • 分子量: ≈1500-1800 Da
  • 溶解性: 油溶性(未稀释),水中可分散
  • 稳定性: pH 3-9稳定,易氧化需配伍抗氧化剂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W/O乳化体系: 膏霜(防晒/彩妆)
  • 微乳液: 卸妆油/精华油
  • 增溶体系: 水性精华/爽肤水

增效配伍组合

  • 油脂配伍:
    • 合成酯类(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降低黏腻感
    • 天然油脂(荷荷巴油/角鲨烷)→ 增强铺展性
  • 活性物增效:
    • 维E醋酸酯 → 溶解度提升5倍
    • 水杨酸 → 透皮率增加40%(体外皮肤模型)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CIR 2016 Final Report)
  • 致痘性: 低风险(兔耳试验0/5)
  • 眼刺激性: 未稀释料可能轻微刺激

使用限制

  • 浓度上限: 10%(欧盟SCCS建议)
  • 慎用情况:
    • 油酸过敏者(罕见)
    • 重度痤疮炎症期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护肤/彩妆线乳化剂
  • "无水配方"关键组分
  • 宣称"天然衍生物"(实际为半合成)

认知误区

  • "植物来源=完全天然" → 实际含合成聚醚链
  • "油酸致痘" → 酯化后致痘性显著降低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高乳化效率降低配方总表活用量
  • 兼容有机硅等难乳化成分
  • 提供独特丝绒肤感

研究缺口

  • 对皮肤微生态影响未知
  • 长周期人体功效数据不足

发展趋势

作为传统PEG类乳化剂的替代品,在清洁美容(Clean Beauty)和敏感肌适用产品中的使用率年均增长12%(来源:Cosmetics & Toiletries Market Analysis 2023)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