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

富马酸

富马酸
中文名:富马酸
英文名:FUMARIC ACID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富马酸 (Fumaric Acid)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Fumaric Acid
  • 化学名: (E)-1,2-乙烯二羧酸
  • CAS号: 110-17-8
  • 分子式: C4H4O4

天然来源与工业制备

富马酸天然存在于真菌(如Rhizopus nigricans)和植物(如地衣、牛肝菌),工业上主要通过化学合成(马来酸异构化)或微生物发酵制备 (依据: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006)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角质层调节 通过降低pH值促进角质层脱屑,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 强(临床研究) 在1-3%浓度下显著改善银屑病皮损 (参考: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8) 1-3%
抗菌作用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抑制Cutibacterium acnes生长 中等(体外研究) pH 4.5时对痤疮丙酸杆菌抑制率达70% (依据: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5) 0.5-2%
抗氧化 可能通过激活Nrf2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防御 (注:仅细胞实验证据) 弱(初步研究) 在成纤维细胞模型中显示ROS清除能力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二羧酸 富马酸 水溶性(6.8 g/L at 25°C),pKa1=3.03,pKa2=4.44
衍生物 富马酸二甲酯(DMF) 脂溶性更高,需在体内转化为富马酸起效

理化特性对功效的影响

  • pH调节能力: 显著降低配方pH(1%水溶液pH≈2.5)
  • 稳定性: 对光和氧稳定,但高温可能引发异构化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与典型浓度

  • 痤疮治疗产品: 0.5-2% + 水杨酸
  • 银屑病外用制剂: 1-3% + 尿素
  • pH调节剂: 0.1-0.5%

增效组合

  • 水杨酸: 协同增强角质溶解作用
  • 烟酰胺: 缓冲刺激性,维持屏障功能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不良反应与禁忌

  • 常见反应: 刺痛感(发生率约15%)、红斑
  • 禁忌症: 开放性伤口、严重皮肤炎症
  • CIR评估: 安全浓度≤3% (参考: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2017)

适用肤质与注意事项

  • 推荐: 油性/痤疮肌、银屑病皮肤
  • 慎用: 敏感肌需从0.5%开始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分布趋势

  • 主流应用: 医用护肤品(68%)、祛痘产品(22%)
  • 新兴宣称: "微生态调节" (注:缺乏直接临床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富马酸作为多功效酸性活性物,其角质调节和抗菌作用已获实证,但在抗氧化和抗衰老领域的潜力仍需更多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开发缓释技术降低刺激性
  • 探索与益生元的协同应用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