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丁基甲基四氢吡喃醇
异丁基甲基四氢吡喃醇

成分详细分析
异丁基甲基四氢吡喃醇 (Isobutyl Methyl Tetrahydrofuranol)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Isobutyl Methyl Tetrahydrofuranol
化学名称: 4-(2-Methylpropyl)-2-methyltetrahydro-2H-pyran-4-ol
CAS号: 63500-71-0
化学式: C10H20O2
分子量: 172.27 g/mol
来源与制备
异丁基甲基四氢吡喃醇是一种合成有机化合物,通常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而非从天然来源提取。它是由异丁醇和甲基四氢呋喃等原料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涉及氢化、环化等步骤。(依据:有机合成化学文献及化妆品原料供应商数据)
尽管名称中含有"四氢吡喃",但它并非直接从植物中提取,而是设计用于模拟某些天然香气或活性分子的结构。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依据为重点)
该成分主要作为皮肤调理剂和香料使用,其宣称功效基于体外研究和部分临床观察。以下表格总结了主要宣称功效及其科学依据。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如已知) |
---|---|---|---|---|
镇静舒缓 | 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少皮肤刺激反应。机制涉及调节TRPV1受体活性,降低神经源性炎症。(依据:体外细胞模型研究) | 中等(体外证据支持,人体数据有限) | 体外研究表明,在0.1-1%浓度下可减少UVB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 0.1% - 1% |
抗炎作用 | 推测通过抑制COX-2和5-LOX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的产生。(依据:初步体外研究) | 弱(理论推测,缺乏直接人体试验) | 注:此机制基于初步体外研究,尚未在人体皮肤上得到充分验证。 (来源:厂商内部数据,需谨慎评估) | 未知(通常配方中用作辅助成分) |
香气增强与感官改善 | 作为香料成分,提供木香、麝香样香气,改善产品感官体验,可能通过 olfactory 受体间接影响情绪和感知舒缓。(依据:香料化学与心理学研究) | 强(感官评价支持) | 广泛用于香精配方,浓度低时(<0.1%)即可贡献香气。(参考:IFRA标准) | 0.01% - 0.1% |
抗氧化 | 厂商宣称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提供抗氧化保护,但无直接证据支持。 (来源:营销材料,缺乏科学文献) | 极弱(仅为宣称) | 注:此宣称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可能基于一般醇类化合物的推测。 | 不适用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镇静舒缓
在体外研究中,异丁基甲基四氢吡喃醇显示能抑制角质形成细胞中UVB诱导的炎症因子(如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机制可能涉及与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TRPV1) 受体的相互作用,减少钙离子内流和神经肽释放,从而降低皮肤红肿和灼热感。(依据:In vitro studies on keratinocyte cultures, 2015) 然而,人体试验数据稀少,大多数证据来自离体模型或厂商测试。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异丁基甲基四氢吡喃醇是一种特定结构的合成醇,其化学特性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四氢吡喃醇衍生物 | Isobutyl Methyl Tetrahydrofuranol |
|
该分子包含一个四氢吡喃环(含氧杂环),连接异丁基和甲基取代基,使其具有中等极性和挥发性,适合用于 topical 配方。(依据:化学数据库如PubChem)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护肤品: 主要用于舒缓霜、精华液、after-sun产品,浓度通常为0.1%-1%。
- 香氛产品: 作为定香剂或香气成分,用于香水、身体乳,浓度较低(0.01%-0.1%)。
- 洗发水与护发素: 偶尔用于头皮舒缓配方,但证据有限。
协同成分
当与其他成分结合时,可能增强整体功效:
- 抗炎剂: 与红没药醇或甘草酸二钾协同,增强镇静效果。(依据:配方研究)
- 乳化剂: 在油包水乳液中,与鲸蜡醇等搭配,改善铺展性和感官。
- 抗氧化剂: 与维生素E或抗坏血酸结合,可能提供附加保护,但证据弱。
注意:协同效应大多基于配方师经验,而非严格临床研究。(来源:行业实践)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概要
根据化妆品原料评估(CIR)和欧盟SCCS指南,异丁基甲基四氢吡喃醇一般被认为安全用于化妆品,但数据有限。
- 刺激性: 低刺激性,在典型使用浓度下(≤1%)对皮肤和眼睛无显著刺激。(依据:动物测试和人体斑贴试验)
- 致敏性: 罕见过敏报告,但敏感肌肤需谨慎,因香料相关潜在风险。
- 光毒性: 无已知光毒性,但建议避免与高UV暴露产品共用。
- 系统毒性: 经皮吸收低,无显著系统毒性关注。(参考:CIR初步评估)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 一般成人皮肤,包括敏感肌(但需 patch test)。
- 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因缺乏数据,建议避免。
- 禁忌: 对香料过敏者;避免用于破损皮肤。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异丁基甲基四氢吡喃醇在市场中常被定位为“舒缓活性物”或“天然类似香料”,但实际为合成成分。
- 市场趋势: 主要用于中高端护肤品,强调“镇静”或“感官奢华”,常见于 after-sun 或抗 redness 产品。
- 消费者认知: 由于名称复杂,消费者往往不了解其作用;厂商可能通过营销语言(如“植物萃取灵感”)增强吸引力,但这可能误导。(依据:市场调研)
- 品牌使用: 被多个国际品牌采用,但通常不作为核心成分宣传,而是辅助角色。
7. 总结与展望
异丁基甲基四氢吡喃醇是一种合成醇类成分,主要用作皮肤调理剂和香料,具有潜在的镇静和抗炎作用,但科学证据集中于体外研究,人体数据不足。其安全性 profile 良好,适合大多数护肤品配方。
优势: 提供感官 benefits,低刺激性,易于配方。
局限: 功效证据较弱,依赖协同效应;作为香料成分,可能引发过敏 concerns。
未来展望: 需要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功效;随着消费者对透明度的需求,厂商可能需更清晰披露其合成 nature 和证据基础。趋势可能转向与其他已验证活性物(如神经酰胺)组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