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23-硬脂醇聚醚-34

PPG-23-硬脂醇聚醚-34

PPG-23-硬脂醇聚醚-34
中文名:PPG-23-硬脂醇聚醚-34
英文名:PPG-23-STEARETH-34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PPG-23-硬脂醇聚醚-34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PG-23-硬脂醇聚醚-34 (PPG-23 Steareth-34)

化学分类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聚丙二醇(PPG)与硬脂醇的乙氧基化衍生物

来源与生产

通过硬脂醇(C18脂肪醇)与环氧丙烷(PO)和环氧乙烷(EO)的聚合反应合成,数字"23"和"34"分别代表PPG和EO的平均聚合度 (参考:国际化妆品原料字典第16版)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乳化稳定 分子结构中的亲水(EO链)与疏水(PPG+硬脂醇)部分形成界面膜,降低油水表面张力 充分证实 在5-10%浓度下可稳定O/W乳液体系达12个月以上 1-15%
增稠调节 PPG链的立体阻碍效应与EO链的水合作用协同改变流变特性 充分证实 可使体系粘度提升2-4个数量级(取决于配方基质) 0.5-8%
辅助渗透 可能通过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理论推测 体外实验显示对亲脂性成分的透皮吸收有微弱促进作用 未知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乳化机制研究显示,其分子中的PPG-23链提供空间稳定作用,而EO-34链通过水合作用形成保护层,二者协同防止液滴聚集。在流变改性方面,其表现出独特的"剪切稀化"行为,在高剪切下(如涂抹时)粘度迅速下降,静置时恢复高粘度 (依据: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8)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结构 PPG-硬脂醇-EO嵌段共聚物 平均分子量≈3500Da,HLB值12-14(计算值)
关键功能基团 聚丙二醇链(23单元)、聚氧乙烯链(34单元)、硬脂醇残基 PPG提供疏水性,EO提供亲水性
典型杂质 未反应硬脂醇(≤0.5%)、二恶烷(≤10ppm) 需符合ICH Q3C残留溶剂标准

结构特性

  • 三维结构: 星型聚合物,硬脂醇为核心,PPG为第一层,EO为外层
  • CMC值: ≈0.01-0.1wt%(25°C),低于传统非离子 surfactants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乳液体系: 膏霜(35%)、防晒产品(28%)、彩妆基底(22%)
  • 特殊制剂: 微乳液(15%)、脂质体包裹系统

协同成分

  • 油相增强: 与鲸蜡硬脂醇1:3复配可提升乳化效率40%
  • 粘度调节: 配合卡波姆940可产生协同增稠效应
  • 稳定性优化: 加入1%氯化钠可降低临界胶束浓度

配伍禁忌

在pH<3或>10条件下可能发生酯键水解,避免与高浓度电解质(>5%)或强氧化剂直接配伍 (来源:多家原料商技术白皮书)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急性毒性: LD50>2000mg/kg(大鼠,经口)
  • 皮肤刺激性: 0.5%溶液无刺激(兔模型)
  • 眼刺激性: 1%溶液引轻度刺激(可逆)

临床安全性

测试类型 结果 参考浓度
HRIPT(重复性) 无致敏案例(n=200) ≤5%
痤疮诱发 comedogenicity评分1(极低) 10%

适用人群建议

  • 推荐: 正常至干性皮肤、成熟皮肤
  • 谨慎使用: 受损皮肤屏障(可能加重经皮水分流失)
  • 孕妇使用: 无明确禁忌但缺乏长期跟踪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应用: 28%含该成分的产品定价>$50/50ml
  • 宣称重点: "丝滑触感"(67%)、"长效稳定"(53%)

消费者认知误区

部分营销将"PPG"与propylene glycol(丙二醇)混淆,实际两者化学结构差异显著 (注:需厂商明确技术沟通)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宽pH稳定性(pH3-9)
  • 低温贮存性能优异(-20°C仍保持结构完整)

发展潜力

纳米载体系统中的应用值得关注,其PPG链可增强与某些API的相容性 (注:当前研究限于体外阶段)

改进方向

通过不对称聚合技术可能进一步降低使用浓度,减少配方总 surfactant 负荷 (参考:2023年聚合物化学前沿研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