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黄芩花/叶/茎提取物
高山黄芩(SCUTELLARIA ALPINA)花/叶/茎提取物
中文名:高山黄芩花/叶/茎提取物
英文名:SCUTELLARIA ALPINA FLOWER/LEAF/STEM EXTRACT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抗氧化剂、抗炎剂、皮肤调理剂、天然提取物 / 植物成分
成分简介
高山黄芩(Scutellaria alpina)花/叶/茎提取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成分,具有多种功效。其主要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和抗菌特性。该提取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舒缓皮肤,减少红肿和刺激,适用于敏感或受损肌肤。同时,其抗氧化成分可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帮助维持皮肤弹性和光...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高山黄芩(SCUTELLARIA ALPINA)花/叶/茎提取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SCUTELLARIA ALPINA FLOWER/LEAF/STEM EXTRACT
植物来源与特征
- 植物学分类: 唇形科(Lamiaceae)黄芩属(Scutellaria)
- 地理分布: 主要生长于欧洲阿尔卑斯山等高海拔地区 (依据:Flora Europaea数据库)
- 提取部位: 花、叶、茎复合提取
- 提取工艺: 通常采用水/乙醇混合溶剂提取,保留多酚类活性成分 (参考: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 |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 强(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 在DPPH实验中显示EC50=82μg/mL (依据:Food Chemistry 2018) | 0.1-1% |
| 抗炎 | 抑制COX-2和TNF-α表达 | 中等(体外研究) | 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模型中降低IL-6分泌35% (参考:Phytotherapy Research 2016) | 0.5-2% |
| 美白淡斑 | 理论上可能抑制酪氨酸酶 | 弱(仅计算模拟) | *注:此宣称缺乏直接实验证据支持* | 未知 |
详细抗炎机制与证据:
高山黄芩提取物中的黄酮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在UVB诱导的皮肤炎症模型中,预处理1%提取物可使红斑面积减少42% (依据: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19)。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生物活性 |
|---|---|---|---|
| 黄酮类 | 高山黄芩素(Alpinin) | 黄色结晶,极性中等 | 主要抗氧化成分 |
| 酚酸类 | 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 水溶性良好 | 抗炎、抗菌 |
| 二萜类 | Scutalpine A | 脂溶性 | 潜在抗过敏作用(初步研究)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体系: 爽肤水、精华液(需注意防腐挑战)
- 油包水乳液: 防晒产品(增强UV防护)
- 凝胶: 舒缓面膜
推荐协同成分
- 维生素E: 增强抗氧化网络效应
- 红没药醇: 协同抗炎(降低IL-1β效果提升27%) (依据:Cosmetics 2020)
- 透明质酸: 复合保湿修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无已知毒性 (参考:CIR 2017植物提取物安全档案)
- 刺激性: 斑贴试验显示0.5%浓度无刺激
- 光敏感性: 无已知光毒/光敏反应
适用人群警示
- 敏感肌测试: 建议先做局部测试(含少量致敏性酚类)
- 孕妇慎用: *缺乏足够安全性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要宣称: "高海拔植物抗氧化"、"山地纯净成分"
- 价格区间: 中高端(€20-50/30mL)
- 常见搭配: 与雪绒花、绿绒蒿组成"高山植物复合物" (来源:市场调研2023)
认知误区
- "天然等同安全": 忽视潜在过敏风险
- "即时美白效果": 夸大未证实的功效
7. 总结与展望
高山黄芩提取物作为新兴植物活性成分,其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具有可靠科学基础,但美白等部分宣称需谨慎对待。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
- 标准化提取物活性指标(如黄酮含量≥8%)
- 开展更多人用功效评估试验
- 探索脂质体包裹技术提高透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