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烛树蜡

小烛树(EUPHORBIA CERIFERA)蜡

小烛树蜡
中文名:小烛树蜡
英文名:EUPHORBIA CERIFERA (CANDELILLA) WAX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成分报告:小烛树(EUPHORBIA CERIFERA)蜡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EUPHORBIA CERIFERA (CANDELILLA) WAX

植物来源与加工

提取自大戟科小烛树属植物小烛树(Euphorbia cerifera)E. antisyphilitica的表皮蜡质层,主要分布于墨西哥北部及美国西南部干旱地区。

采收与精制工艺

  • 采收方式: 热水浸泡植株后刮取表面蜡质
  • 精制过程: 酸洗去除杂质 → 活性炭脱色 → 过滤纯化
  • 形态特征: 淡黄色至棕褐色硬质脆性蜡块,具有特殊树脂气息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屏障强化 形成疏水薄膜减少TEWL(经皮水分流失)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验证) 降低30%水分蒸发 (J. Appl. Cosmetol. 2018) 3-15%
配方稳定 晶体网络结构包裹油相 ★★★★ (大量配方实证) 提升乳化体系热稳定性至50℃ 1-8%
抗氧化保护* 含微量多酚类物质 ★☆☆☆ (理论推测) 无直接人体证据 N/A

*注:抗氧化宣称主要基于组分推测,缺乏临床验证

详细作用机制:成膜性与屏障功能

小烛树蜡在皮肤表面形成半封闭性网状结构(熔点为68.5-72.5℃),其高碳链酯类(C30-C34)在体温下保持固态晶体结构,通过:

  • 物理性填补角质层间隙
  • 反射紫外线的能力(天然SPF 2-4)
  • 降低水分蒸发速率(TEWL值改善15-25%)

(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0; 离体皮肤模型测试)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含量范围 功能特性
长链烃类 二十九烷(C29H60)
三十一烷(C31H64)
45-55% 硬度提供者,熔点决定因素
酯类化合物 C30-C34蜡酯
(如:蜂花醇蜡酸酯)
20-30% 成膜性关键,影响柔韧性
游离脂肪酸 蜡酸(C26)
褐煤酸(C30)
10-15% 乳化协同,影响光泽度
天然树脂 大戟二烯醇 5-10% 粘附性来源

关键理化参数

  • 酸值: 12-22 mg KOH/g
  • 皂化值: 43-65 mg KOH/g
  • 针入度: <1 mm (25℃)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固态配方: 唇膏(提升结构强度)
  • 乳化体系: 膏霜(稳定W/O乳液)
  • 无水配方: 卸妆膏(提供触变性)

增效组合

  • + 巴西棕榈蜡: 熔点互补(降低冷脆性)
  • + 微晶蜡: 增强光泽度(晶体结构调整)
  • + 聚甘油乳化剂: 提升低温稳定性

工艺要点

需在75-80℃完全熔解后加入油相,快速冷却防止结晶粗化。(来源:Cosmetics & Toiletries杂志技术指南)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浓度≤20%)(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敏性: 极低(无蛋白质残留)
  • 致粉刺性: 0-1(5%浓度兔耳测试)

使用限制

  • 痤疮肌: 高浓度可能堵塞毛孔(建议≤8%)
  • 纯素认证: 符合Vegan标准(非动物来源)
  • 法规状态: 中国、欧盟、FDA均批准使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天然宣称产品: 替代蜂蜡的首选(素食友好)
  • 高端彩妆: 90%以上固态唇膏含本品
  • 清洁美容: 获Ecocert/COSMOS认证

认知误区

*注:常见过度宣称包括"促进胶原再生"、"深层滋养"等,均缺乏科学依据
消费者调研显示:67%认为其具"保湿功效"(实际为封闭作用)(来源:2023年消费者成分认知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无可替代的结构剂性能(硬度/熔点平衡)
  • 相较于合成蜡更优的肤感调节能力
  • 符合可持续理念的可再生资源

研究趋势

纳米化小烛树蜡用于提高防晒产品抗水性能(初步研究显示SPF增效12%)
与生物发酵蜡复配开发可降解包装膜(参考:Green Chemistry期刊2022)

行业建议

需规范"天然成分"宣称的监管标准,加强消费者对物理屏障作用的科学认知教育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