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精棕榈酸酯/乙基己酸酯

糊精棕榈酸酯/乙基己酸酯

糊精棕榈酸酯/乙基己酸酯
中文名:糊精棕榈酸酯/乙基己酸酯
英文名:DEXTRIN PALMITATE/ETHYLHEXANOAT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糊精棕榈酸酯/乙基己酸酯 (Dextrin Palmitate/Ethylhexanoat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 INCI全称: Dextrin Palmitate/Ethylhexanoate
  • 化学类别: 糊精脂肪酸酯衍生物(多糖酯化改性物)

来源与制备

通过糊精(Dextrin)棕榈酸(Palmitic Acid)乙基己酸(Ethylhexanoic Acid)的酯化反应合成,属半合成改性多糖。(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皮肤柔润剂 脂肪酸酯侧链填补角质层脂质间隙,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强(体外+临床) 显著提升角质层含水量(+18%, p<0.01)(依据:Dermatological Testing Report, 2020) 1-5%
配方稳定剂 多糖骨架提供空间位阻,抑制油水相分离 中等(实验室验证) 在O/W乳液中可替代部分传统乳化剂(参考:Colloids and Surfaces B, 2019) 0.5-3%
抗氧化辅助 可能通过多糖羟基捕获自由基 理论推测 体外ORAC测试显示微弱活性(需进一步验证)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链结构 α-糊精(短链葡萄糖聚合物) 平均聚合度8-12,水溶性骨架
酯化基团 棕榈酸酯(C16)与乙基己酸酯(C8) 取代度0.2-0.5,提供两亲性
物理特性 淡黄色粉末/蜡状固体 熔点45-60℃,HLB值6-8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乳液/霜类: 作为共乳化剂(常与聚甘油酯配伍)
  • 防晒产品: 提升SPF活性物的分散稳定性
  • 彩妆: 改善粉体润湿性,减少结块

已验证协同成分

  • 聚甘油-3 二异硬脂酸酯: 协同降低界面张力(专利US2018004278A1)
  • 神经酰胺NP: 共同修复屏障功能(+23% vs 单独使用)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无已知风险)(CIR Expert Panel, 2021)
  • 致敏性: 极低(HRIPT测试阴性)
  • 眼刺激: 未稀释时有轻度刺激风险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 干性至混合性肌肤
  • 慎用: 脂溢性皮炎急性期(可能加重油脂沉积)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绿色化学"改良型配方成分推广,常出现在以下宣称中:

  • "生物降解性优于传统硅油"(注:实际降解率需具体环境条件)
  • "植物来源多糖衍生物"(需说明为半合成工艺)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在屏障修复配方稳定性方面具有明确价值,但需注意:

  • 酯化工艺差异可能导致性能波动(需严格供应商质量控制)
  • 抗氧化等延伸功效需更多临床验证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与纳米载体技术的结合应用、更高取代度的衍生开发等。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