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基十一醇羟基硬脂酸酯
庚基十一醇羟基硬脂酸酯

中文名:庚基十一醇羟基硬脂酸酯
英文名:HEPTYLUNDECYL HYDROXYSTEAR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庚基十一醇羟基硬脂酸酯 (Heptyl Undecyl Hydroxystearate) 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INCI名称: Heptyl Undecyl Hydroxystearate
化学类别: 酯类衍生物(羟基化脂肪酸酯)
来源与制备
- 原料来源: 通过十一醇与羟基硬脂酸的酯化反应合成 (参考:化妆品原料合成化学手册, 2018)
- 工业化生产: 通常采用催化酯化工艺,需严格控制羟基酸纯度与反应条件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润肤剂/皮肤调理 | 通过羟基与酯键的极性作用改善角质层水合度,同时非极性碳链形成疏水膜 | 强(体外+人体实测) | 经皮水分流失率(TEWL)降低18-22%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6) | 1-5% |
增溶/稳定剂 | C11-C18碳链结构与羟基的协同作用,提升配方中极性/非极性成分兼容性 | 中(实验室测试) | 可提高防晒体系(如阿伏苯宗)稳定性达30% (来源:厂商技术资料) | 0.5-3% |
抗氧化辅助 | 理论上羟基可能捕获自由基,但缺乏直接证据 | 弱(体外推测) | *注:此宣称需配合明确抗氧化剂使用*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结构 | 庚基十一醇羟基硬脂酸单酯 | 分子量:~450g/mol,脂溶性(logP≈7) |
关键官能团 | 酯键(-COO-)、羟基(-OH) | 熔点:45-55℃,HLB值≈4(弱亲水) |
异构体分布 | 羟基位置异构体(主要:12-OH) | 影响结晶性与皮肤渗透性 (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9)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体系
- 防晒产品: 作为阿伏苯宗、奥克立林等UV过滤剂的稳定剂
- 膏霜类: 与甘油三酯、硅油复配提升铺展性
- 彩妆: 改善颜料分散性(需配合表面活性剂)
增效组合
- 与神经酰胺: 可促进脂质屏障修复(+23%效能) (依据:Clinical Cosmetic Investigation Dermatology, 2020)
- 与硅弹性体: 降低粘腻感同时维持保湿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使用浓度8%) (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17)
- 皮肤渗透: 表皮滞留率>90%,系统吸收风险极低
适用禁忌
- 慎用情况: 脂溢性皮炎急性期(可能影响马拉色菌平衡)
- 过敏报告: 全球发生率<0.01%(EFSA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商业应用现状
- 产品定位: 中高端护肤/防晒线"技术性成分"
- 宣称趋势: 75%产品关联"轻薄保湿",22%强调"配方稳定"
认知误区
- 常见夸大宣称: "深层滋养"(实际作用限于角质层)
- *消费者常混淆其与普通硬脂酸酯的区别*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经证实的多功能酯类,在配方稳定性和基础保湿方面表现突出,但抗氧化等延伸功效需谨慎评估。
发展潜力: 在以下领域值得深入研究:
- 羟基位置对皮肤微生物组的影响
- 与新型防晒剂的协同稳定机制